2025年7月,俄罗斯劳工部长科佳科夫站在普京面前,递上一份文件,2030年前,俄罗斯将短缺1090万劳动力,相当于喀山和新西伯利亚两座大城市的总人口从地图上消失。
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这份报告解释了为何莫斯科建筑工地焊工工资涨了六次仍招不到人,西伯利亚农场主被迫雇佣65岁老人收割庄稼。
2024年全俄新生儿仅122万,创1999年以来最低,但死亡人数飙至182万。 算下来,每天有超过1600名俄罗斯人消失,一年净减少60万人口。
育龄女性数量崩塌,过去20年减少500万,未来20年还将再减20%,平均每年流失20万人。
生育补贴政策彻底失灵。 尽管政府为二胎家庭每月发放8000卢布(约合90美元),但莫斯科年轻人嘲讽:“这钱只够买10罐奶粉,可养孩子需要一套房”。
托儿所费用三年涨40%,全国96万儿童排队等入园,莫斯科的名单甚至积压至2009年。
战场上也在吞噬未来。 俄军累计伤亡超103万人,2025年7月单日伤亡仍达1170人,主力正是20-35岁的青壮年。
同时,80万至95万工程师、程序员选择外逃,一位逃往亚美尼亚的程序员在博客写道:“祖国需要士兵,但我的孩子需要未来”。
2025年7月,俄石油天然气收入同比暴跌27%,仅剩7873亿卢布(约98亿美元)。 欧盟第17轮制裁对200艘“影子油轮”实施禁令,运输成本激增30%,78%原油转向亚洲却被迫贴水15美元/桶,4月乌拉尔原油均价仅55.64美元,比预算平衡线低14.36美元。
2025年军费飙至155万亿卢布,占联邦预算40%,相当于每天烧掉4.2亿美元。 国防工厂流水线24小时轰鸣,装甲车产量暴增50倍,但民用汽车销量暴跌25%,农机厂因零件短缺停工。 医院与学校拨款被挤压,养老金支出占比将在2030年升至GDP的12%。
2025年5月,卢布兑美元升值超20%,表面风光却暗藏危机:能源出口利润因本币升值缩水,进口配件成本因制裁激增19%(欧盟结算改用迪拉姆)。 央行被迫维持21%超高利率,企业贷款利率达28%,莫斯科科技公司老板伊万诺夫抱怨:“最优秀的程序员全跑了,现在只能招退休教授”。
西方技术封锁卡住俄罗斯咽喉。 半导体自给率不足20%,高端机床依赖中国转口,S7航空20%飞机因缺零件停飞。 军工复合体虽占工业产值30%,但坦克装甲技术落后,无人机关键部件依赖伊朗供应。
为突破能源封锁,俄罗斯组建1400艘“幽灵油轮”,通过公海船对船转运规避制裁。 但欧盟“价格上限”机制迫使俄油贴水出售,2025年收入缩水15%,而美国威胁对采购俄油国家征收100%关税,进一步封死退路。
2024年俄罗斯土豆价格飙涨366%,达到140卢布/公斤。 表面看是西伯利亚农场缺人收割(20%土豆烂在地里),深层却是经济畸形的缩影:远东阿穆尔州紧急从中国进口3.2万吨土豆,单月暴增40倍。
军工扩张与民生凋敝的撕裂日益加剧。 莫斯科超市货架上,埃及橙子涨到400卢布/公斤,鸡蛋价格40%的涨幅迫使政府限价,而军工厂工人工资三年涨58%,推高制造业成本12%。 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在闭门会议中警告:“当无人操作车床、无人收割麦田时,再强的军力也只是纸熊”。
202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下降9.1%,能源交易陷入“打折换贬值货币”的怪圈:俄罗斯打折30%向中国出售石油,收回的卢布购买力因通胀持续缩水。 中国金融机构对俄结算愈发谨慎,银行缩减美元交易,风险评估流程延长三倍。
普京在内部会议上坦承:“即便中印买光我们的油气,也救不了俄罗斯的未来。 ”2025年1月秘密视频中,他直言资源依赖模式正让国家丧失竞争力,“若继续用石油美元买外国商品,我们将沦为末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