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按在泥里七次,吐出的水都带着泥沙,磨破布鞋藏在鞋柜最显眼处,从农村圆脸丫头到金鹰奖影后,这条血路她一个人走了十几年
婚闹戏那天,赵丽颖拒绝了替身。
“来真的。”她对戏里的男演员说。
七次。她被按在泥里整整七次。收工的时候,嘴里吐出来的水都带着泥沙。剧组的人看着都心疼,她擦擦脸继续来。
这就是拍《幸福到万家》时的日常。河北乡村的四十天,跟着老乡下地掰玉米,皮肤晒脱了三层。手上起了茧,她不让化妆师遮掉,还专门琢磨出一个“手插兜藏茧”的动作。导演郑晓龙觉得这细节好,直接写进了剧本。
村民经常看见她蹲在村口背台词。有时候半夜说梦话,喊的都是“幸福不能怂”。
那件土布外套的口袋被磨出了毛边。杀青的时候,她把口袋剪下来,标注了四个字:“幸福的盔甲”。
很多年前,有人跟她说:“你这张圆脸不大气,当不了主角。”
那时候她刚进圈,前七年都在演丫鬟、妹妹这些配角。农村出身,非科班,在这个圈子里像是天然的短板。但她好像天生就不服这个劲儿。
《陆贞传奇》里,她把那股子不服输全都演了出来。后来很多圆脸女演员开始有机会演主角,这事儿或许不是巧合。
2024年夏天,星空演讲的舞台上,她穿着黑白搭配的简约服装。说到“农村出身”那段,声音有些颤抖,几乎要哭出来。
“英雄的出处在于内心强大与职业坚守。”她说完这句话,全场掌声持续了很久。
九寨沟地震,她捐了500万,又出资70万组建爱心车队。新冠那会儿,分两次给武汉捐了200万。这些事都是后来别人说出来的,她自己从没提过。
灾区送来感谢锦旗,她拒收了,只让转达一句话:“希望大家平安。”
《花千骨》那段时间,她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小时。为了演好从纯真到黑化的转变,眼神戏反复打磨。有场被囚禁的戏,她主动要求化妆师加重特效妆,皮肤过敏起红疹也不停。
金鹰奖颁给偶像剧演员,这在当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她拿奖时说:“不管偶像剧还是正剧,只要能传递真诚情感,就值得被尊重。”
听起来像回应,更像宣言。
广西大新县的山区,她盘腿坐在泥地上跟留守儿童聊天,记下每个孩子的心愿。这些年持续参与“阳光工程”,资助的第一批学生里已经有两个考上师范院校,准备回乡当老师。
有网友在云南某乡村小学偶遇她,穿着运动服跟老师一起调试新装的电脑。很普通的样子,没人认出来。
担任消防宣传使者那会儿,她提前三天学消防知识,跟着消防员实地演练。手被灭火器瓶蹭出红印也不在意。直播科普时,回答网友问题比专业宣传员还详细。
有人说她“不会说话”,“情商低”。她也不解释,就说:“我不太懂怎么解释自己,只能多做一点。”
每年在剧组待超过300天的人,大概也没工夫学那些说话的技巧。
拍《楚乔传》的时候,零下的天气里她不用护具直接摔雪地上,膝盖都摔青了。跟导演说:“女人也可以有英雄梦,不应该只围着爱情转。”
很多观众说被楚乔的独立打动了。她回应:“希望我的角色能让更多女性相信自己的力量。”
后来自己当制片人,特意设新人试镜环节,不看流量看潜力。在片场主动教新人表演技巧,还匿名资助影视院校的贫困生。
对一个因为“外形不占优”而自卑的新人说:“我当年也被说圆脸不行,但角色靠实力说话。”
走过这条路的人,更懂得拉别人一把。
颁奖典礼后台,她主动找老戏骨请教表演问题,全程站着听。获奖了就把奖杯放剧组休息区:“这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
记者问她是不是觉得自己算顶流,她笑着摇头:“我只是个演员,要学的还有很多。”
《幸福到万家》里穿破的那双布鞋,她带回家放在鞋柜最显眼的地方。朋友不理解,她解释:“看到它就不会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疫情最严重那段时间,她采购了10万只医用口罩、5000套防护服送往武汉各大医院。特意叮嘱供应商“优先选防护等级高的,不计成本”。
老家河北疫情反弹,她又协调资源给村子送消毒液、米面。还委托家人给村里独居老人打电话问候,叮嘱防疫注意事项。
这些事情都是后来村委会感谢信里提到的,她本人一直没公开说过。
从“圆脸不大气”到金鹰奖影后,从蹲在村口背台词到站在领奖台上,这条路她走了十几年。
磨破的布鞋还在鞋柜里,提醒着她来时的路。
至于这个故事会写到哪里,大概只有时间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