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欧佩克+”部分成员国于当地时间5日举行线上会议,决定自8月起日均增产54.8万桶原油,引发市场对国际油价走势的关注。尽管增产举措可能短期内推低油价,但专家认为,此举体现了“欧佩克+”从非“欧佩克+”产油国手中夺回市场份额的决心,未来国际油价下行概率加大。
增产背后的考量
根据欧佩克发布的声明,此次增产主要基于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石油市场基本面保持健康,库存处于较低水平等因素。此外,部分成员国此前产量高于配额,引发部分坚持履约国家的不满,也是推动本次统一增产的重要动因。
市场份额争夺战
“欧佩克+”由12个主要欧佩克成员国以及10个主要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共同合作调节石油生产和定价。近年来,非“欧佩克+”国家,尤其是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对“欧佩克+”产油国的市场份额造成挤压。
此次“欧佩克+”增产,被视为其应对非“欧佩克+”国家竞争、维护自身市场份额的举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尽管增产可能会带来国际油价下行,但此举体现了“欧佩克+”从非“欧佩克+”产油国手中夺回市场份额的决心。
国际油价走势展望
市场普遍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出现供应过剩,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2025年已下跌8.5%。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需求减少以及非“欧佩克+”成员国扩大产量等因素影响,全球石油库存每天在以100万桶的数量增加。
石油供给的增加,势带来油价下跌。尽管目前国际油价接近每桶70美元,跌至2021年的水平,但仍有下跌空间。在需求没有大幅增长,同时关税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欧佩克+”成员国增加产量,会让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一段时间。
除非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例如以色列和伊朗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石油供应中断,否则油价反弹的可能性较小。
对中国的影响
“欧佩克+”增产对中国而言,利弊并存。一方面,油价下跌将降低中国进口石油的成本,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油价下跌也可能对国内石油产业造成冲击,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
结语
“欧佩克+”增产举措,是其在全球石油市场格局变化下,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举措。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将取决于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