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赛道。
据中研网显示,2023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超4万亿元,2025年预计可达4.8万亿元。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近期我在U客直谈接触到的3个共享经济项目。
只要不怕丢脸,赚钱路子比你想得更多,这个生意做好了,一年挣10-15万。
01 共享WiFi贴
项目原理:地推有 WiFi 的场所,将他们的 WiFi 免费升级为 WiFi 二维码,用户无需手动输入密码,扫码看广告后即可自动连接网络。
盈利模式:以我了解到的腾讯共享WiFi为例,用户连接过程中,会伴随着几秒的腾讯广告,这也是我们最终的收益来源。每次有效扫码连接可获得 0.5-1 元收入,部分可跳过广告的模式收入约 0.5 元 / 次。运营商会与商家进行收益分成,常见比例为 7:3 或 6:4,商家每次可获得 0.3-0.7 元分成。
操作方法:主要通过地推开拓市场,免费为商家升级 WiFi,同时向商家提供收益分成。
项目优点:被动管道收益,拿下区域市场就能实现长期躺赚。
项目难点:地推的辛苦可想而知,最大难题是商家的信任顾虑,58% 的商家会担心信息安全问题,且单店收益较低,即使有分成也吸引力有限,这就需要推广员准备好腾讯挂牌或衣服,想好共享WiFi贴地推话术。收益方面,亲测后台确实有 0.5-1 元 / 次的收入,但满 10 元才能提现。对商家而言。
成本:据我了解到的腾讯共享,一是采购防水防撕的塑胶 WiFi 贴,单价约 3 元,最低 500 张起购,初期投入约 1500 元;二是小厂商常用的模式,自行购买热敏纸和打印设备现场制作,但这类 WiFi 贴质量难以保证。
总结:本质是依托广告变现,门槛不高。如果有地推团队或具备较强的线下推广能力,同时能解决商家信任问题,可以试试。
02 共享充电宝
这个项目大家比较熟悉,街头随处可见,由此也能看出其市场热度。目前已升级出超级快充、桌面快充和免费充电宝等多种模式。
收益来源主要包括充电费用、扫码程序内置广告、押金收入和未归还设备的处置收益。投入成本主要是代理费和设备采购费用。
这个项目现在还能做吗?
根据我的观察,传统模式已接近饱和。虽然官方宣传三四线城市仍有较大空白,但我所在的三线城市实际设备覆盖率已达 41.3%,市场其实相当拥挤。
不过可以关注升级后的新产品,比如 6 口快充设备 30 分钟就能充满电,非常适合咖啡馆等小空间场景;36 口大容量设备则适合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
找商家洽谈替换旧设备,成功率会更高,而且智能运维系统还能降低 25% 的运营成本。
03 共享储物柜
这是我觉得比较有特色的项目,但操作起来需要较强的资源人脉,否则很难推进。
项目原理:主要与景区、游泳馆、水上乐园、驾考考场、室内潮玩馆、密室逃脱等流量大、存包需求高的场景合作。免费为场地铺设智能储物柜,场地方无需投入资金,用户存包也免费,场地方可获得分润,因此接受度较高。如果有这些场地的人脉资源,值得一试。
投入成本:有两种合作模式,推广员模式无需投入资金,只需负责开拓场地客户;合伙人模式则需要缴纳代理费并自行承担柜体采购成本,这种模式投入较大但分润比例更高。2025年最赚钱的副业,一部手机就能做。
收益模式:这个项目的收益结构很有意思。初期了解到的是扫码存取包时的广告收益,每次存取包可获得 4-6 元收入,分给场地方一半后还剩 2-3 元 / 次。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其真正的高收益来自存包押金,一般为 30 元。虽然多数情况下押金可在取包时秒到账,单用户存包后往往会经历一段紧张刺激的体验,导致很多人忘记手动操作退押金。据统计,超六成用户会忘记退押金,这部分就成为厂商或代理方的收益。
实际操作:一是推广高度依赖人脉资源,像驾考考场这类优质场景普通人很难接触到;二是城市体量很重要,需要足够多的使用场景;三是场地选择关键,需人流量大且新客多的地方,因为同一设备对同一用户仅产生一次收益,依赖新客进入;四是水上项目、景区等场地多在偏远地区且分散,增加了推广难度。
以上是我体验后觉得还算靠谱的共享经济项目。另外像共享无人机、共享相机、共享登山外骨骼等项目,个人认为存在重资产门槛下的性价比失衡问题,不太建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