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掉在岗15年的食堂阿姨,老板得意自夸省成本,阿姨先把账结了

 171    |      2025-08-24 01:13

"公司决定外包食堂,以前的老人全部裁掉。"周德明翘着二郎腿,手里的万宝龙钢笔在指间转动,"一个月能省7万,一年就是84万。"

"给你补偿了16万,拿钱走人,别废话。"周德明把支票甩在桌上,像打发叫花子。

李素芬没有去碰那张支票。

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15年前他还是个穷小子,在食堂蹭饭吃。

现在开着豪车,戴着名表,却要为了省成本裁掉所有食堂员工。

"不够。"李素芬说。

周德明冷笑:"怎么,嫌少?一个食堂阿姨,16万的补偿金已经是天价了。"

"不是补偿金不够。"李素芬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是你们公司的账不够。你已经8个月没有交租金了,总金额4千万。"

"你怎么会知道这么详细?"周德明站起来,"你到底是谁?"

凌晨四点半,天还是黑的。

李素芬推开食堂的门,日光灯啪地一声亮起来。

她先烧了一大锅水,然后开始和面。今天是小年,她要包两千个饺子。

公司放假了,但项目组还有二十多个程序员在加班。

这些年轻人的家都在外地,过年也回不去。

李素芬记得每一个人的口味——小王不吃香菜,小张对虾过敏,小刘是回民不吃猪肉。

墙上贴着一排照片,最早的一张是2009年拍的。

照片里只有十几个人,周德明站在中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笑得很真诚。那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刚从阿里巴巴辞职出来创业。

李素芬记得那年夏天特别热。

公司租了园区半层楼,没钱装空调,二十多个人挤在一起写代码,汗水把键盘都泡得黏糊糊的。

周德明经常熬到凌晨三四点,饿了就到食堂找点剩饭。

有一次,李素芬看他泡方便面,面都泡烂了还在看电脑。

她不忍心,给他炒了个蛋炒饭。

周德明吃得眼眶都红了,说李阿姨,等公司上市了,我一定不会亏待你。

李素芬笑笑,没当真。她见过太多年轻人说大话,真正能成事的没几个。

但她还是每天给周德明留一份饭,用保温盒装着,放在食堂门口的桌子上。

保安老刘推门进来:"李姐,这么早?"

"睡不着。"李素芬擀着饺子皮,"你吃早饭了吗?"

"还没。"

"锅里有粥,自己盛。"

老刘盛了碗粥,坐在旁边看她包饺子:"听说公司在裁员?"

"嗯。"

"你不担心?"

李素芬手上的动作没停:"担心什么?"

"万一把你也裁了呢?"

李素芬笑了一下,没说话。

2019年,公司搬到了现在这栋楼,从半层扩展到三层。

周德明的办公室从10平米变成了200平米,落地窗正对着西湖的方向。

那年公司拿到了B轮融资,估值5个亿。

周德明买了辆宝马7系,天天开着它来上班。但同时,他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把食堂的土鸡蛋换成普通鸡蛋。

"一个土鸡蛋2块钱,普通鸡蛋5毛,一天500个,一年下来能省几十万。"他在高管会上说。

财务总监附和:"周总说得对,积少成多。"

李素芬知道这事后,自己掏钱买土鸡蛋。供应商老陈问她:"公司不给报销,你图什么?"

"没图什么。"李素芬说,"就是觉得这些孩子天天加班,吃点好的。"

2020年疫情来了,很多公司倒闭,周德明的公司却逆势增长。

因为他们做的是在线教育软件,疫情期间需求暴涨。

那一年,公司营收翻了三倍。

周德明花300万装修了办公室,真皮沙发,实木书架,墙上挂着几幅不知真假的字画。

但到了年底,他取消了食堂阿姨们的年终奖。

"后勤部门不直接创造价值。"他说。

食堂的何姐气得直哭:"我们每天四点起床,晚上十点才回家,一年到头没休息过一天,连个年终奖都没有?"

周围的人也只能叹气安慰,毕竟老板的决定谁也改变不了。

2021年开始,周德明越来越"精明"了。

他请了个咨询公司,专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

咨询公司给出了一份报告,列了108条省钱建议。周德明如获至宝,逐条实施。

首先是把食堂的陶瓷餐具换成一次性的。"陶瓷的容易摔碎,一套就要50块。一次性的才几毛钱。"

然后是限制空调使用时间。"食堂只在中午12点到1点开空调,其他时间关闭。一个月能省8000块电费。"

接着是取消下午茶。"咖啡机一个月的咖啡豆就要5000块,纯属浪费。"

最后是压缩食材预算。"每人每餐的成本从25块降到15块,一年能省500万。"

程序员们开始抱怨了。

"菜越来越难吃了。"

"肉都看不见了。"

"青菜都是黄的。"

李素芬找周德明谈:"周总,这样下去,员工都要走了。"

周德明正在看财务报表:"走就走,现在工作不好找,多的是人想进来。"

"可是老员工走了,带走的不只是人,还有经验和客户。"

"李阿姨,你不懂。"周德明头也不抬,"做生意就是要精打细算。你看星巴克,一杯咖啡的成本才几块钱,卖三十多。这就是生意。"

李素芬看着他,这个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熬夜写代码的年轻人了。

2022年,情况更糟了。

周德明在三亚买了套别墅,花了2000万。与此同时,他要求员工自带餐具,理由是"培养环保意识"。

他还装了个打卡系统,记录每个员工的用餐时间。"吃饭超过30分钟的,说明工作不饱和。"

技术部的老张受不了了,提了离职。他在公司干了8年,手里有好几个大客户。

"老张,你这是干什么?"周德明假装挽留。

"没什么,就是累了。"老张说。

"是因为钱吗?我可以给你涨工资。"

"不是钱的事。"老张摇摇头,"是人的事。"

老张走的那天,李素芬给他包了一袋饺子:"路上吃。"

老张眼睛红了:"李阿姨,这些年多亏了你。每次加班,看到食堂的灯还亮着,心里就踏实。"

"别说这些。"李素芬拍拍他的肩膀,"到了新公司好好干。"

老张走后,他的客户也跟着走了。那几个项目价值2000万,就这么没了。

今年春节刚过,公司就开始大裁员。

技术部裁了30%,市场部裁了一半,连前台都从两个变成一个。

被裁的人收拾东西时,食堂里静得能听见筷子掉地上的声音。

"李阿姨,我下周就走了。"小王端着餐盘,眼眶红红的。

李素芬给他打了个鸡腿:"到了新地方,记得好好吃饭。"

"嗯。"小王低头扒饭,眼泪掉进了饭里。

与此同时,周德明在朋友圈晒出了新买的劳力士,配文:"努力总有回报。"

食堂的何姐看了,气得手都在抖:"他哪来的脸?裁员省下的钱,都进了他的口袋!"

李素芬没说话,继续切菜。

二月底的一个早上,人力资源部的小杨来找她:"李阿姨,周总让你下午去他办公室。"

李素芬正在洗碗,手上全是泡沫:"知道了。"

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下午两点,李素芬换了身干净衣服,但手上还是有股葱味,怎么洗都洗不掉。

周德明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在真皮沙发上。

他正在跟人视频会议:"这个季度的成本控制很成功,人力成本降低了40%,运营成本降低了30%..."

看到李素芬进来,他做了个手势让她坐下,继续对着电脑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一个精益的企业文化,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视频会议结束后,周德明转过椅子,脸上堆满了职业化的微笑:"李阿姨,辛苦了,在我们公司干了这么多年。"

"15年。"李素芬说。

"对,15年。"周德明点点头,"时间过得真快。"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份文件:"公司决定优化食堂运营,改为外包模式。这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补偿金按照N+1,一共16万。"

李素芬接过通知书,看了一眼。

"李阿姨,这个补偿很优厚了。"周德明靠在椅子上,"说实话,你这个岗位,找个年轻的,工资能省一半。外包公司报价一个月18万,你们5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就要25万,这一算,一年能省近100万。"

财务总监在旁边附和:"周总真是精打细算。"

李素芬没动,只是静静地看着周德明。

"怎么,李阿姨有意见?"周德明皱眉。

"周总,你觉得自己很精明。"她的声音充满了失望"但你有没有算过,你失去了什么?"

周德明想说话,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他端起水杯,用来掩饰自己的心虚。

李素芬转过身,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那是她平时记菜谱用的,边角都磨损了。

"我给你算笔账。"她翻开本子,"2019年,你把土鸡蛋换成普通鸡蛋,一年省了3万6。同年,技术总监陈斌离职,他手里的政府项目黄了,损失800万。"

周德明的脸色变了:"陈斌离职跟鸡蛋有什么关系?"

"陈斌的女儿鸡蛋过敏,只能吃土鸡蛋。"李素芬说,"他每天早上都来食堂给女儿煮两个土鸡蛋带走。你换了鸡蛋后,他女儿连续三天过敏进医院。他跟你提过这事,你说公司不能为一个人改变制度。"

周德明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2020年,你取消年终奖,省了200万。"李素芬继续翻着本子,"市场部的王姐走了,她谈了三年的医疗系统大单也没了,一年2000万的合同。"

"那是因为..."

"因为什么?"李素芬抬头看他,"因为王姐的儿子要出国读书,她指望着年终奖交学费。你取消年终奖的第二天,她就投了简历。新公司给她开了双倍工资加提成。"

财务总监在旁边小声说:"市场变化是正常的..."

李素芬看了他一眼:"2021年,换掉陶瓷餐具,省8万。UI设计组的小齐离职,带走了整个设计团队。你们花了300万重新招人,新团队到现在都没有磨合好。"

"小齐离职是因为个人发展..."

"是因为他看到你把餐具都换成一次性的,觉得这个公司没有未来。"李素芬合上本子,"他跟我说过,一个连员工吃饭的餐具都要省的老板,不值得跟随。"

周德明的额头开始冒汗,他扯了扯领带。

李素芬走到他的办公桌前,看着桌上那支万宝龙钢笔:"这支笔,8万。你省下来的餐具钱,刚好够买这支笔。"

"这是...这是不一样的..."

"确实不一样。"李素芬点点头,"餐具是给500个员工用的,钢笔是给你一个人用的。"

她拿起桌上的计算器,这是周德明最喜欢的工具,每天都要用它算各种成本。

"我们继续算。"李素芬按着计算器,"2022年,限制空调使用,省9万6。程序员加班的时候热得满头大汗,效率下降30%。那个季度,你们错过了三个项目的交付期,赔偿金150万。"

周德明站起来,又坐下去:"那是项目本身的问题..."

"是吗?"李素芬放下计算器,"老张跟你提过多少次,程序员需要好的工作环境。你怎么说的?你说能写代码就行,要什么环境。"

她走到书架前,那里摆着周德明这些年获得的各种奖杯——优秀企业家、创新先锋、行业领袖。

"2023年,取消下午茶,省6万。"李素芬摸了摸其中一个奖杯,上面落了灰,"技术部的小李团队,就是你们的核心算法团队,集体跳槽去了竞争对手那里。你知道他们现在做出了什么吗?"

周德明的脸白了。

"他们做出的产品,市场估值5个亿。而这个产品的原型,就是他们在你这里没做完的项目。"李素芬转过身,"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走吗?"

"因为...工资?"

"不是。"李素芬摇头,"小李说,每天下午3点,是他们头脑风暴的时间。以前有咖啡,大家边喝边聊,经常有好点子。取消下午茶后,这个传统就没了。他觉得,一个连咖啡都不舍得给员工提供的公司,不会有创新。"

周德明瘫在椅子上,领带歪到了一边。

李素芬回到窗前:"今年,你裁掉老员工,招新人,说是能省工资成本。我问你,培训新人要多久?"

"三...三个月。"

"三个月的培训成本是多少?"

"大概...20万一个人。"

"新人的错误率是老员工的几倍?"

周德明说不出话来。

"我告诉你,是5倍。"李素芬说,"上个月,新来的程序员把数据库删了,恢复花了50万。前天,新来的销售报错了价格,损失30万。这些,你算进去了吗?"

她走到周德明面前:"你最大的损失,不是那些走掉的员工,不是丢掉的项目,是你自己。"

"你失去了初心,失去了善良,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你成了一个只会算账的机器。"

周德明终于点着了烟,但手抖得太厉害,直接掉在了地上。

李素芬说完这些,静静地等着。她希望周德明能醒悟,哪怕有一点点。

但周德明只是弯腰捡起地上的烟,他深吸了一口,烟雾遮住了他的表情。

"李阿姨,你说完了吗?"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耐烦。

李素芬的心沉了下去。

"说完了也好。"周德明弹了弹烟灰,"我知道你在公司时间长,有感情。但生意就是生意,不能讲感情。"

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数字。

"你看,这是我们的成本结构。"他拿起笔,在食堂那一栏画了个圈,"25万的人力成本,占了运营成本的8%。外包只要18万,立刻就能省7万。"

"7万乘以12个月,就是84万。"他转过身,眼睛发亮,"84万,可以做多少事?可以多招两个程序员,可以多投一些广告,可以..."

"可以再买一支钢笔。"李素芬打断他。

周德明皱眉:"李阿姨,你要理解,这是两码事。"

"哪两码?"

"个人消费和公司运营是不一样的。"周德明放下笔,"我买钢笔是我的事,用的是分红。公司的钱要用在刀刃上。"

"员工的肚子不是刀刃?"

"外包公司也能填饱肚子。"周德明不耐烦地挥手,"而且说实话,他们更专业。标准化操作,统一采购,成本控制..."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个PPT:"你看,这是外包公司的方案。早餐标准3元,午餐8元,晚餐8元。菜单固定,一周循环。"

李素芬看着屏幕上的菜单:周一青椒土豆丝,周二包菜粉丝,周三冬瓜汤...

"这能吃?"

"能吃饱就行。"周德明合上电脑,"李阿姨,时代变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叫外卖,谁还在乎食堂?"

"去年离职的小王,临走时哭着说最舍不得食堂的饭。"

"那是客套话。"

"陈斌每天早上来给女儿煮鸡蛋..."

"个例。"

"老张说食堂的灯让他觉得温暖..."

"矫情。"

李素芬看着周德明,这个男人的脸上写满了不以为然。他已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只有数字,没有人。

"周总,我再问你最后一次。"李素芬的声音很轻,"你真的要外包食堂?"

"当然。"周德明拿起合同,"下周一就实施。李阿姨,不要说那么多废话。"

"矫情。"

李素芬看着周德明,这个男人的脸上写满了不以为然。他已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只有数字,没有人。

他看了看手表,那块百达翡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还有个会,三点的。您要是不签,那就算了。反正劳动法规定,提前一个月通知就行。"

财务总监在旁边清了清嗓子:"周总说得对,咱们按规矩办事。"

周德明站起来,整理了一下领带:"李阿姨,您年纪大了,也该享享清福了。16万不少了,在老家能买套不错的房子。"

他走到门口,手已经放在门把手上:"对了,下周一之前,把食堂的钥匙交给人事部。外包公司的人要提前进场熟悉环境。"

李素芬站在原地没动。

"还有事?"周德明不耐烦地转过身。

"是有事。"李素芬笑着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这份文件需要你签字。"

"什么文件?"周德明皱眉,"李阿姨,我说了我很忙..."

周德明随手拿起文件袋,漫不经心地抽出里面的纸,他的眼睛先是扫了一眼抬头,然后整个人僵住了。

等反应过来他已经噗通一声跪在了李阿姨的面前,然后抬起手,狠狠地扇了自己一耳光。

啪的一声,很响。

"李阿姨,是我瞎了眼,我错了!"又是一耳光。

"我猪狗不如!"第三个耳光。

周德明的脸很快肿起来,嘴角渗出血丝。

李素芬面无表情地看着周德明。

"贵司自2023年5月起,累计拖欠我司房屋租金及相关费用共计人民币4000万元整..."

"鉴于贵司长期拖欠且多次催缴无果..."

"限贵司于收到本通知书24小时内..."

他的手开始发抖。文件的每一页都有华诚集团的公章,红色的印记像血一样刺眼。

"这...这怎么会..."财务总监的声音都变了,"我们的房租不是一直..."

"一直拖欠。"李素芬说,"8个月,一分没交。"

周德明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落款处有两个签名栏。

第一个已经签了:李素君,华诚集团董事长。

第二个空着,旁边写着:周德明,承租方法人代表。

"不可能!"周德明把文件摔在桌上,"华诚集团怎么会直接..."

他突然停住了,眼睛死死盯着李素芬。

李素芬从包里又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授权书。"

周德明接过来,手抖得更厉害了。

"兹授权李素芬女士全权处理华诚科技园区3号楼租赁相关事宜,包括但不限于租金催收、合同变更、强制清退等..."

授权人:李素君。

关系:胞妹。

周德明的腿软了,扶着桌子才没倒下。

"你...你是..."

"我是李素君的妹妹。"李素芬平静地说,"也就是你们房东的妹妹。"

咣当一声,财务总监手里的文件夹掉在地上,纸张散了一地。

"不可能!"周德明的声音都变了调,"你一个食堂阿姨..."

李素芬从钱包里拿出身份证,放在桌上:"李素芬,李素君,都姓李。我们是亲兄妹,从小一起长大。"

她又拿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这是上个月我们家的全家福。我哥在中间,我在旁边。"

照片上,李素君西装革履,正是周德明在电视上、报纸上无数次看到的那个华诚集团董事长。而他旁边,穿着普通衣服的中年女人,正是眼前的李素芬。

周德明的脸白得像纸,额头上冷汗直冒。

"你为什么不早说?"他的声音在颤抖。

"说什么?"李素芬反问,"说我是房东的妹妹,让你对我毕恭毕敬?让你按时交房租?让你不要裁我?"

她摇摇头:"那我看到的,就不是真实的你了。"

李素芬拿起笔,递给周德明:"签字吧。签了字,我哥会给你们三天时间筹钱。不签,今天下午就启动法律程序。"

周德明的手抖得握不住笔。

"我...我能不能..."

"不能。"李素芬打断他,"你刚才不是说要按规矩办事吗?这就是规矩。"

她看了看表:"你不是三点有会吗?现在两点五十了。"

周德明看着那份催款通知书,4000万的数字像是在嘲笑他的愚蠢。

他想起早上还在得意能省100万。

他想起刚才还在炫耀自己的精明。

他想起自己说李素芬废话多。

现在,他恨不得时间能倒流,恨不得刚才的一切都没发生。

"李阿姨..."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叫我李女士。"李素芬说,"既然你要公事公办,那就公事公办。"

她指着签名栏:"这里,签字。"

周德明拿起笔,手抖得厉害,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

"还有这里。"李素芬翻到第二页,"确认欠款金额。"

"这里。"第三页,"同意限期还款。"

"这里。"第四页,"如果不能按期还款,同意强制清退。"

每签一个字,周德明的心就沉一分。

签完最后一个字,笔从他手里滑落,在桌上滚了几圈,掉在地上。

李素芬把文件收起来,放回文件袋:"谢谢配合。"

她转身要走。

"等等!"周德明扑过去,跪在地上,"李阿姨,李总,求求您..."

"起来。"李素芬后退一步,"别这样。"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周德明的眼泪都出来了,"我不该裁您,不该..."

"你错的不是裁我。"李素芬看着他,"你错的是做人。"

她绕过跪在地上的周德明,走到门口。

"三天。"她说,"4000万,一分都不能少。"

"如果还不上,收拾东西走人。"

"对了。"她回头看了一眼瘫在地上的周德明,"外包公司就不用通知了。三天后,你们可能已经不在这里了。"

周德明还跪在地上,像一滩烂泥。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秘书推门进来:"周总,有您的快递。"

是一份律师函,华诚集团正式要求他们在三天内搬离并结清所有欠款。

周德明瘫坐在椅子上。

财务总监急了:"周总,我们可以申请延期!可以谈判!"

"没用的。"李素芬说,"我哥这个人,最看重诚信。你可以困难,可以欠钱,但不能一边欠钱一边挥霍。"

她走到门口,回头看了周德明一眼:"15年前,你是个有梦想的年轻人。现在,你只是个精于算计的商人。周总,人可以精明,但不能太精明。太精明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消息很快传开了。

整个公司都炸了锅。谁也没想到,那个每天笑眯眯在食堂打饭的李阿姨,竟然是房东的妹妹。

"李阿姨,您怎么不早说啊?"小刘问。

李素芬正在收拾东西:"说了又怎样?你们就会对我另眼相看,我就看不到真实的你们了。"

何姐哭了:"李姐,我们也要被裁了吗?"

"不会。"李素芬说,"新搬来的公司需要食堂,你们可以留下。"

"那您呢?"

"我?"李素芬笑了,"我回家歇着。15年了,也该歇歇了。"

周德明找了李素君好几次,想要谈判。但李素君避而不见,只让律师传话:按合同办事。

一个月后,搬家公司的卡车停在楼下。

搬家那天下着雨,周德明站在大厅里,看着一箱箱东西被搬上车。他想起15年前搬进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雨天。那时候他意气风发,觉得未来充满希望。

李素芬打着伞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保温盒:"给你的。"

周德明打开,里面是一份蛋炒饭,跟15年前的味道一模一样。

他的眼眶红了:"李阿姨,我错了。"

"错了就错了。"李素芬说,"人这一辈子,谁不犯错?重要的是,要记住教训。"

公司搬到了滨江的一栋旧写字楼里。

租金比华诚科技园贵一倍,环境却差了十倍。窗户对着高架桥,整天都是汽车的噪音。食堂没了,员工们只能叫外卖或者去楼下的快餐店。

核心员工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人心思也不在工作上,都在找新工作。

周德明坐在新办公室里,比以前小了一半,连落地窗都没有。他看着墙上的财务报表,上面的数字让他心惊——搬家费300万,违约金500万,新址装修200万,员工赔偿金800万...

他省了那么多小钱,最后全赔进去了,还不够。

财务总监敲门进来:"周总,银行催贷款了。"

"知道了。"周德明揉揉太阳穴。

"还有,刚才接到通知,我们的大客户华为终止合作了。"

"为什么?"

"他们说...说我们技术团队不稳定,担心项目质量。"

周德明闭上眼睛。这个项目一年有3000万的收入,现在也没了。

李素芬回到了自己家。

那是西湖边的一套别墅,很大,但她只住一间屋子。其他房间都空着,偶尔哥哥一家来了才热闹点。

她还是闲不住,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在院子里种菜。番茄、黄瓜、茄子,长得都很好。邻居路过,她就摘了送给人家。

"李姐,您这菜种得真好。"

"农村出来的,就会种地。"李素芬笑着说。

有时候,她会去华诚科技园转转。食堂还在,何姐她们都在,新搬来的公司对她们很好,还涨了工资。

"李姐,您来吃饭啊。"何姐热情地招呼。

"不了,就是来看看。"

她站在食堂门口,看着年轻人排队打饭,跟以前一样。只是那些熟悉的面孔都不在了。

小王偶尔会给她发微信:"李阿姨,我在新公司挺好的。食堂的饭没您做的好吃。"

"好好工作,记得按时吃饭。"她回复。

老张也会打电话来:"李阿姨,我们公司在招人,工资福利都不错,要不要介绍几个过去的同事过来?"

"好啊,我问问他们。"

半年后的一天,李素芬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李阿姨,是我。"

是周德明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有事吗?"

"我...我想请您吃个饭,可以吗?"

李素芬想了想:"好。"

他们约在西湖边的一家小餐馆,很普通的那种,人均消费不到100块。

周德明瘦了很多,头发也白了不少。他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手腕上的劳力士不见了。

"公司怎么样?"李素芬问。

"破产了。"周德明苦笑,"上个月申请的。"

李素芬没说话。

"资金链断了,客户都走了,员工也散了。"周德明端起茶杯,手有点抖,"我把房子车子都卖了,还是不够还债。"

"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周德明摇摇头,"40多岁了,重新开始...不容易。"

饭菜上来了,都是家常菜。糖醋排骨、清炒时蔬、番茄蛋汤。

周德明夹了块排骨,咬了一口:"还是没有李阿姨您做的好吃。"

李素芬笑了:"食堂的菜,能有多好吃?"

"不一样。"周德明放下筷子,"食堂的菜里,有人情味。"

他们默默地吃完饭。

结账的时候,周德明抢着付钱:"这顿我请。"

"好。"李素芬没有争。

走出餐馆,西湖的晚风吹来,有点凉。

"李阿姨。"周德明突然说,"我一直想问,如果重来一次,我不裁您,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李素芬看着湖水:"不会。"

周德明愣住了。

"问题不在于裁不裁我。"李素芬说,"问题在于,你变了。当一个人眼里只有钱的时候,他就看不见其他东西了。"

那天之后,李素芬再没见过周德明。

听说他去了深圳,在一家小公司做技术顾问。工资不高,但够生活。有人在地铁上见过他,背着双肩包,跟普通上班族没什么区别。

华诚科技园很快有了新租户,是一家做新能源的公司。老板很年轻,经常去食堂吃饭,跟员工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何姐跟李素芬说:"新老板人不错,从来不拖欠工资,过节还发红包。"

"那就好。"李素芬说。

她哥李素君有时会来看她:"要不要出去旅游?"

"不去。"李素芬摇头,"家里挺好。"

"你就是闲不住。要不回公司帮我?"

"不了。"李素芬笑笑,"我就适合种种菜,做做饭。"

李素君知道妹妹的脾气,也不勉强。

其实李素芬不是闲不住,她只是喜欢简单的生活。早上起来种菜,中午做饭,下午看书,晚上早早睡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挺好。

有一天,她收到一个包裹。

打开一看,是一本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纸条:

"李阿姨,这是我创业时的笔记。里面记录了很多事,包括您给我做的每一顿饭。我现在才明白,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谢谢您教会我这个道理。周德明。"

李素芬翻开笔记本,第一页写着:

"2009年7月15日,凌晨2点,李阿姨给我做了蛋炒饭。很好吃。她说,年轻人要好好吃饭,身体是本钱。"

她看着看着,眼眶有点湿。

但也只是有点湿,没有流泪。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李素芬的菜园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春天种豌豆,夏天种西红柿,秋天种白菜,冬天种萝卜。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

邻居们都喜欢她,经常来串门。

"李姐,您这黄瓜真甜。"

"李姐,能教教我怎么种茄子吗?"

"李姐,您做的酱菜太好吃了。"

李素芬来者不拒,菜随便摘,技术倾囊相授。

食堂的何姐退休了,经常来找她聊天。

"李姐,您说周德明现在后悔吗?"

"后悔有什么用?"李素芬说,"人生没有如果。"

"要是他当初不那么抠门..."

"不是抠门的问题。"李素芬摇头,"是人的问题。当一个人忘了初心,不管他多精明,最后都会输。"

何姐似懂非懂。

其实道理很简单,李素芬想,但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就像种菜,谁都知道要浇水施肥,但真正种出好菜的没几个。

因为种菜不只是技术,还要有心。

做人做事,也是一样。

又是一年春节。

李素芬还是包了饺子,不过这次是在家里包的。她叫了何姐她们,还有以前公司的几个年轻人。

"李阿姨,好久没吃您包的饺子了。"小王说。

"想吃随时来。"李素芬说。

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电视里放着春晚,窗外是爆竹声。

"李阿姨,您觉得幸福吗?"小刘突然问。

李素芬想了想:"什么是幸福?"

"就是...开心,满足。"

"那我挺幸福的。"李素芬说,"有饭吃,有事做,有人惦记着,挺好。"

"可您明明可以过得更好。"

"怎么才算更好?"李素芬反问,"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穿更贵的衣服?"

小刘答不上来。

"我告诉你。"李素芬夹了个饺子放到他碗里,"更好的生活,就是你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的很简单,现在都有了。"

饺子很香,是韭菜鸡蛋馅的。

吃完饭,大家陆续告辞。

李素芬收拾碗筷,哥哥李素君帮她洗碗。

"后悔吗?"李素君问。

"后悔什么?"

"在食堂待了15年。"

李素芬笑了:"哥,你知道这15年我看到了什么吗?"

"什么?"

"人性。"李素芬说,"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比做生意有意思多了。"

李素君也笑了:"你啊,就是心太软。"

"不是心软。"李素芬擦干碗,放进橱柜,"是觉得人活着,总要留点念想。周德明变成那样,挺可惜的。但至少最后,他明白了。"

"明白了又怎样?公司都没了。"

"公司没了可以再开,人要是没了,就真的没了。"

深夜,李素芬一个人坐在院子里。

月亮很圆,洒下清冷的光。菜地里的蔬菜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绿。远处传来几声狗吠,然后又安静了。

她想起15年前第一天去食堂上班。那时候她38岁,觉得自己老了。现在53岁,反而觉得还年轻。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她想。越活越明白,也越活越糊涂。明白的是道理,糊涂的是人情。

手机响了,是一条微信。

周德明发来的:"李阿姨,新年快乐。"

她回了两个字:"快乐。"

然后放下手机,继续看月亮。

月亮真圆,就像15年前那个晚上一样。那时候周德明还在食堂熬夜写代码,她给他煮了一碗面。他说李阿姨,等我成功了,一定好好报答您。

她说不用,你好好的就行。

现在想想,什么叫好好的呢?

大概就是不忘初心,不失本性。

可惜啊,太难了。

李素芬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菜该浇水了。

公司裁掉在岗15年的食堂阿姨,老板得意自夸省成本,阿姨先把账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