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00导弹的射程达到4000公里,飞行速度高达4马赫,被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称为“全球最危险的巡航导弹”。
在中国军工体系中,它已被列入“逐步淘汰”的名单。 这款导弹自2019年亮相时震惊世界,如今却因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的列装而黯然失色。
美军近年多次模拟拦截试验均告失败,12枚“标准-6”导弹全部脱靶,靶场报告直言:“它的高度让雷达要么看不见,要么追不上。”
东风-100的杀手锏在于“双4”性能:4000公里射程覆盖关岛全境,4马赫超音速巡航压缩敌方反应时间至10秒内。
它的飞行高度锁定在30-40公里临近空间,正好卡在美军防空网的致命盲区,“爱国者”导弹射高上限仅24公里,“萨德”系统对大气层内机动目标束手无策。
俄乌战场数据印证了其突防能力:类似速度的Kh-22导弹(4.6马赫)几乎未被成功拦截,而速度稍慢的缟玛瑙导弹拦截率也仅5.7%。
精度是另一大杀招。 火箭军徐科少校的比喻广为流传:“东风-10能打一栋楼,东风-10A能打楼里的房间,东风-100能打中房间里桌子上的台灯。 ”
2025年实弹测试中,它在3000公里外精准命中移动靶船的舰岛升降机,误差控制在2米内。 五重复合制导系统(惯性导航+北斗+地形匹配+红外成像+主动雷达)使其能选择从指挥中心窗户钻入,或直接摧毁导弹井盖。
多平台适配放大了威慑力。 陆基发射车伪装成民用卡车,在全国2000余预设点随时出击。轰-6N轰炸机挂载后射程延伸至6000公里,威胁夏威夷。未来055型驱逐舰垂发系统兼容后,大洋深处也能发起斩首。
美军真正恐惧的是体系作战。 当东风-100与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10马赫)协同突击时,雷达屏上同时出现高空“打水漂”的乘波体和低空“贴地飞”的巡航弹,拦截成功率骤降至0.3%。
配合270架轰-6机群的饱和打击,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推演显示:12枚齐射就可在7分钟内瘫痪关岛所有加固机库。
成本效益比加速了其退役进程。 尽管单枚造价高达1500万美元,但突防效率远超同类,打击关岛耗时仅为“战斧”导弹的1/5,且敌方拦截1枚需消耗3枚单价2000万美元的“标准-6”。
然而中国已量产东风-17(速度10马赫)和东风-26(末端18马赫),后者射程达5000公里且单发成本仅为东风-100的三分之一。
2024年航展首次全参数公开,被外媒解读为“技术解密,准备出口”。 现役部队对抗演练显示,其突防成功率低于采用QXS弹道的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
美国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7次试射5次失败,五角大楼报告承认:“在超音速巡航导弹领域,美国至少落后中国5年。 ”
当西太平洋的美军士兵抬头看见天边的火光,他们明白:游戏规则已被改写。 而这款让美军夜不能寐的武器,在中国军工人眼中,不过是技术迭代路上的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