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濒临战争边缘? 扎哈罗娃揭露乌克兰“假旗行动”引爆全球危机
欧洲从未如此接近一场全面冲突的引爆点。 2025年9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Telegram频道投下一枚“外交炸弹”:她援引匈牙利媒体曝出的情报,指控乌克兰正策划在波兰和罗马尼亚境内发动“假旗行动”,通过改装俄制无人机袭击北约目标并嫁祸莫斯科,从而将北约拖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冲突。 扎哈罗娃警告:“若这一计划属实,欧洲已站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门槛上。 ”
“格莱维茨事件”重演? 乌克兰的绝地赌博
扎哈罗娃在声明中特意提及1939年纳粹德国制造的“格莱维茨事件”——当年德国士兵伪装成波兰军人袭击自家电台,以此为借口发动二战。 如今,她指出基辅政权正在策划现代版“格莱维茨事件”:修复被击落的俄制“天竺葵”无人机,加装战斗部后由乌克兰专家操控,伪装成俄罗斯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北约交通枢纽发动袭击。 这些无人机据称已于9月16日运抵乌克兰西部的雅沃里夫靶场,并在利沃夫的LORTA工厂完成改装。 这一行动的核心目标,是在欧洲掀起反俄舆论浪潮,迫使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条款。
扎哈罗娃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此前,波兰曾声称击落“俄罗斯无人机”,但未提供任何证据;俄罗斯国防部则明确否认涉及波兰领空的行动,并指出乌军长期收集俄无人机残骸进行逆向研究。 更耐人寻味的是,乌克兰与匈牙利关系近期急剧恶化:乌方因匈牙利禁止其军官入境而实施反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威胁能源安全。 这种紧张氛围为“假旗行动”提供了滋生土壤。
战场溃败与西方倦怠:泽连斯基的冒险动机
为何乌克兰可能铤而走险? 扎哈罗娃点明关键:乌军在战场上正从战术溃败转向战略崩溃。 与此同时,西方援助疲态尽显。 美国对俄乌冲突政策调整后,军援缩水;欧洲领导人因民意压力逐渐冷淡处理乌克兰诉求。 例如,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曾多次批评乌克兰袭击“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直言欧盟“代表候选国而非成员国利益”的做法不可接受。 这种孤立感可能促使基辅采取极端手段,试图绑架北约参战。
乌克兰的无人机挑衅已有先例。2025年2月,乌军曾试图攻击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土耳其溪”泵站,这一设施关乎匈牙利等国的能源命脉。 3月,波兰又声称击落“俄制无人机”,但俄方驳斥其为“用残骸组装的挑衅工具”。这些事件与扎哈罗娃披露的“假旗行动”剧本高度吻合。
北约与俄罗斯:擦枪走火的临界点
当前,俄北关系已如绷紧的弦。 9月19日,爱沙尼亚宣称俄军战机“入侵领空12分钟”,北约战机紧急拦截;俄方则否认指控并斥为“恐俄臆想”。 扎哈罗娃对此强调,北约每日“机械性反俄”却从不提供证据,这种氛围极易导致误判。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约近期放话“可能击落俄飞机”,而俄方则明确表态“不接受最后通牒”。
俄罗斯的立场始终明确:绝不接受威胁语言,但支持政治解决。 扎哈罗娃多次表示,俄方愿就乌克兰危机谈判,但需“消除冲突根源”——包括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去俄罗斯化”政策。 然而,若北约因“假旗行动”卷入冲突,这一外交窗口将彻底关闭。
历史幽灵与未来抉择
“假旗行动”的阴影笼罩欧洲之际,扎哈罗娃的警告成为一场高风险博弈的注脚。 她不仅揭露了具体行动计划——无人机改装、舆论战配合、北约目标锁定,更直指这一阴谋的历史隐喻:如格莱维茨事件般,小火花可能引爆大战争。此刻,欧洲的抉择不仅关乎俄乌战场,更关乎全球和平的脆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