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等到他要的降息,但是别高兴太早,年底可能又得“涨回来”
在风云变幻的美国经济舞台上,近期的一系列动态正吸引着全球目光。最新出炉的 7 月通胀数据,如同投下一颗石子,在金融市场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也让一直对降息心心念念的特朗普,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然而,这缕曙光背后,实则隐藏着重重阴霾,关税带来的潜在通胀压力,正如同一只潜伏的巨兽,随时可能打破看似平静的经济局面。
美国 7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同比上涨 2.7%,环比上涨 0.2%,这一结果略低于市场预期与前值。数据公布后,金融市场瞬间做出反应,投资者们纷纷调整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目前,市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美联储将在 9 月按下降息按钮,这将是自 2022 年开启激进加息周期以来的首次降息,无疑是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关键信号。
为了这一刻,特朗普已经呼吁了整整一年。自其再次当选总统以来,便多次在公开场合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低利率,认为低利率将刺激经济增长、推动就业,助力美国经济再次腾飞。如今,通胀数据的回落似乎正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特朗普似乎终于等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降息 “东风”。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在看似利好的通胀数据背后,一个隐藏的风险正悄然逼近,如同在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这股暗流,便是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关税政策。这些关税政策自实施以来,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犹如一颗逐渐引爆的炸弹,其带来的涨价压力,正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未来几个月内,极有可能重新将通胀推向高位,从而打乱美联储的降息节奏。
回顾过去几个月,美国市场的物价走势看似波澜不惊。家具、家电、服装等日常生活消费品价格,并未出现人们此前担忧的大幅上涨。但这并非关税没有发挥作用,而是企业提前布局的 “囤货战术” 在其中起到了缓冲作用。在关税政策逐步落地之前,许多商家敏锐地察觉到成本上涨的压力,纷纷加大库存采购,提前储备了大量货物。这些库存就像一道堤坝,暂时阻挡了关税成本向消费者端的传导,使得物价得以保持相对稳定。
但堤坝再坚固,也抵挡不住时间的侵蚀。如今,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前期囤积的货物逐渐见底,企业不得不重新面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难题。一旦库存告罄,企业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进口商品,而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最终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事实上,物价上涨的苗头已经在市场中悄然显现。6 月的数据便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当月家具价格环比上涨 1%,家电价格涨幅更是高达 1.9%,均远远超过整体通胀水平。医疗保健(+4.2%)、房租(+3.8%)等生活必需领域的价格也在持续攀升,燃气(+14.2%)、肉类鸡蛋(+5.6%)等食品价格的涨幅,更是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进一步推高。
专家们对未来通胀走势的预测也不容乐观。许多经济研究机构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核心通胀率可能从目前的 3.1% 回升至 3.3%。这看似微小的涨幅,却足以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巨大压力。毕竟,美联储的职责是在稳定物价与促进就业之间寻求平衡,而通胀率的再度上升,无疑会让这一平衡变得更加艰难。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 “全面看清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尽管当前美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迹象,从失业率上升、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等数据可以看出,这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如果物价在年底再度抬头,那么美联储很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不敢轻易继续推进降息政策。
更为复杂的是,进入 8 月,特朗普政府对众多国家的新一轮加征关税措施逐步落实,且税率水平大多有所上调。这无疑是在本就脆弱的经济平衡上又加了一块沉重的砝码。随着这些新关税政策的生效,进口商品价格将进一步攀升,通胀压力将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目前美国整体平均关税税率已升至 18.3%,创下自 1934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综合种种因素来看,尽管美联储在 9 月降息基本已成定局,但这很可能只是一次 “短暂的喘息”,是美联储在权衡经济现状下做出的一次性宽松动作。到了年底第四季度,随着关税效应全面显现,物价上涨压力剧增,美联储很可能不得不暂停甚至推迟后续的降息计划。对于特朗普而言,降息或许近在眼前,但想要真正实现 “便宜钱” 时代的持续,恐怕还需要跨越关税带来的重重障碍,而这,无疑将是一场艰难的挑战。这场经济博弈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美国国内经济的兴衰,也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