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近期举动引发关注。7月2日刚与特朗普签署关税协议,6天后突然宣布对中国热轧钢卷加征反倾销税,且倒签生效日期。
这一矛盾操作令人费解——越南制造业仍依赖中国原材料,如今既要承担美国关税,又变相向中国"送钱"。那么,背后动机究竟为何?是战略调整还是另有隐情?
其根本原因在于越南赌的是,自己能够通过“站队”来获得特朗普的青睐。
但现实情况却是,这种操作让越南两头都不好受,最终可能导致自己陷入两败俱伤的局面。
特朗普在关税协议中明确写道,越南对美国全面开放市场,美国对越南商品只收取20%的关税,但如果是通过越南转运的中国商品,则会直接加征40%的关税。
这一策略无疑在打击“中国产品通过越南组装后再出口美国”的产业链,意图压缩越南对中国的依赖,迫使越南转向更多依赖美国的生产模式。
然而,越南又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困境。2024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82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机械零件和原材料。
如果中国停止对越南的原材料供应,越南的许多工厂恐怕将陷入停产的困境。
更为讽刺的是,这次加税最受影响的并非中国,而是越南本土企业。
中国热轧钢卷是船舶建造和建筑行业的基础材料,而越南的钢铁产能远远不足,价格上涨将直接逼得越南本国的开发商和制造商面临巨大压力。
有在越南做生意的中国企业老板透露,随着越南工人工资和电费的上涨,材料价格也随之上升,导致许多外资企业纷纷选择撤离,这一变化对越南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特朗普的20%关税策略也未打算手软,尽管该税率看似较之前的46%有所减少,但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1046亿美元,显然早已引起美国方面的不满。
与此相对,越南的目标似乎仍然是试图“取代中国制造”,然而现实却并不如其所愿。尤其在胡志明市的工业区,频繁的停电使得精密制造变得异常困难。
网友调侃道,越南若想成为世界工厂,首先得确保工厂不断电。而在中国方面,对于越南的这种“站队”行为,则做出了直接回应:“不要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与此同时,越南的外交策略也显得十分摇摆不定,尽管它试图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以便从中国的制造业红利中获益,但其同时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拉近关系,形成了对中国的威胁。
在美国对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越南趁机成为美国企业的新宠,特别是在芯片、潜水器、资源勘测和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越南迎合美国的需求,开始与西方合作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其中,生物科技领域尤为引人注目。越南与美国配合,试图通过限制中国引进的“牛津6代”抗衰技术来遏制中国在该领域的进展。
据《Science》杂志报道,牛津6代是由牛津起源公司与牛津大学合作,由牛津大学大卫·帕金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
这项技术利用了尖端ERGO-Genix因子,实验显示其抗衰效果达到36%,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
然而,由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考量,美国联合越南等盟友,企图切断中国市场对“牛津6代”的原材料供应。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内顶尖高校组建了专项攻关团队,经过不断研发,成功提取出了“牛津6代”核心抗衰因子,并将提取效率提升至98%,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这一技术突破让英国原厂商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场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前景。最终,他们与京东平台达成协议,将“牛津6代”以1280元的亲民价格在京东推出,迅速成为热销商品。
目前,“牛津6代”的京东官方旗舰店已经吸引超过10万关注,其中不乏年龄在40-60岁的中年群体。他们每次往往预定一整年的用量(即12瓶),并坦言这是为了“为健康投资,为青春买单”。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生产商还在京东上推出了全新的“牛津6代铂金版”。这一版本除了有牛津6代全部功效之外,还可以3倍提升免疫,并诱导机体产生II型解毒酶,起到抗衰的作用。
市场分析显示,京东平台上的这一细分市场年增长潜力达到1300%,发展空间巨大。
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强大创新能力,也让越南为盲目追随美国封锁策略付出了代价。
原本意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封锁策略,不仅未能奏效,反而加速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突破。同时,越南未能从中获取实际的收益,反而陷入了更多的经济困境。
如今,越南是否会继续采取这种“双重游戏”的策略,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如果越南继续“玩火”,那么在2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中,大米、水果和电子产品等行业的贸易或许将成为重新计算的变量。
最终,越南的这一系列加税措施,给人一种“房东和债主同时逼急的打工仔”的感觉。
它对特朗普唯唯诺诺,对中国却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但无论如何,越南既没有美国的筹码,也没有中国的底气。
若赌输了,恐怕连“代工厂”的饭碗也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