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了三年多,到了2025年8月,局势突然出现了一些变化,不过听起来却让人觉得挺不舒服的。特朗普一上台没多久,就和普京约好了在8月15日前往阿拉斯加见面,聊停火的事情。媒体每天都在炒这个话题,说美俄两国领导人要面对面沟通,说不定能敲定个协议。特朗普还公开表示,他很快就能搞清楚普京是否真心想停战,还提出了用领土交换的方案。
俄罗斯那边,普京的要求挺简单直白的,就是乌克兰必须把顿涅茨克全境撤出来,其他区域按目前掌控线来划界。顿涅茨克是乌东的重要重镇,乌克兰还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区域,俄罗斯已经占了大部分。这一条件一提出来,乌克兰人肯定觉得挺不划算的,三年苦战下来,付出了那么多牺牲,结果还得让步放手。
和以前比,俄罗斯的方案确实收敛不少。刚开始开打时,他们要乌克兰整个国家都去军事化,还得换个政府,现在主要就盯着土地,不提其他事儿了。不过对乌克兰来说,这依然像割肉似的。泽连斯基迅速表态,坚决不能让出土地,要先实现停火,然后再谈安全保障,包括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事。欧洲那边,英国、德国和法国也紧急开会,表达支持乌克兰的立场,强调土地交换必须公平,还得有保障机制。
他们觉得普京可能是在打个拖延战,一方面推前线,另一方面躲避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至于特朗普的方案嘛,基本上是停火,承认俄罗斯控制的区域,不过关于主权问题就打个折,搁置49年或99年,也不保证北约不向东扩,还继续援助乌克兰军队,同时会解除对俄的制裁。听起来像是在调和,但实际上,美俄的分歧不大,差点就差顿涅茨克那块地,但乌克兰变成了筹码。
还没正式谈呢,俄罗斯军队东线就加快了推进速度。8月11日,在顿涅茨克那一带占了不少地,乌克兰派了后备兵力想阻挡,但压力是真的大。俄罗斯经济也快扛不住了,通货膨胀飙到两位数,利率高达21%,军费投入像个无底洞,可普京硬是咬牙坚持不肯让步。乌克兰那边,连续三年苦苦抵抗,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口大量流失,实力已经不如以前,只能仰仗西方的援助撑场面。
特朗普现在这个想法挺直接的,想快点结束战事,把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开发了,顺便冲个诺贝尔和平奖。欧洲方面喊得挺响,但动作慢吞吞的,总是嘴上说要派兵,结果就是拖着不动。乌克兰受的苦特别大,付出了不少代价,可最后可能还得用割地换和平,真是心酸啊。关键在于,乌克兰人觉得白白流血,俄罗斯却占了便宜,自己还没得到真正的让步,是不是挺令人难堪。
从整个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若这次停火一旦落实,短时间内说不定还挺带劲的。俄乌的重建需求简直爆棚,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出口国家能顺势赚上一笔。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如果真的恢复,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或许会掉个二到三成,欧洲的天然气成本也跟着降下来,通胀压力可能会缓一缓。乌克兰的粮食出口一旦重新启动,全球粮价也能保持稳定点,整个供应链的毛病还能修修补补。而像洛克希德·马丁这种防御股可能会受点影响降一截,但基础设施公司反倒会涨,像黄金之类的贵金属,可能也会跌个200到300美元每盎司,因为风险溢价就没那么大了。不过,从长远看,这种搪塞似的停火,潜藏的风险挺大的。领土上的争端没解决,俄罗斯或许还会再来一轮,欧洲似乎又在绥靖,感觉得有点像百年前的历史重演。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养成的教训还没忘吗?他们还在走老路,是不是?
谈判的细节还在鏖战中。特朗普团队提议能源基础设施暂时停火,普京答应了,但条件是必须停止外国军援和情报共享。欧洲内部也闹得挺凶,德国总理坦言,喊出兵易,真去打难。乌克兰国内抗议不断,泽连斯基得稳住人心。俄罗斯卢布涨跌不定,普京强调必须拿到足够的利益才能收场。8月12日,白宫说这次会谈只是“听听而已”,别抱太大希望。特朗普还想跟普京单聊一番,摸清底牌。泽连斯基强调要参与,否则协议无效。俄罗斯继续推进卢甘斯克地区,乌克兰空军用无人机反击。据说,协议的雏形在成型:乌克兰愿意让出顿涅茨克剩余的地区,换来停战以及部分制裁的解除。
俄罗斯的经济压力可说是关键所在。到2025年前半年,国防开支占GDP的7.2%,军费总额超过1600亿美元,再加上那些隐形的成本,战相关的预算占了联邦总预算的将近四成左右。国家财富基金缩水了68%,要把关键利率调到20%,官方公布的通胀率是9%,实际上可能还高一些。西方制裁的锋芒遽然凌厉,油价被限制在每桶47.6美元,隐形舰队堵塞,预算平衡变得异常困难。俄罗斯大量依赖中国和印度购买油气,勉强挺到今天,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局面难以持续。若能实现停火,或许能让俄罗斯喘口气,修复受创的经济,但普京也担心,停战之后,失业潮会蔓延,社会动荡会随之而来。农村贫困的地方严重依赖军工工业,战事一停,许多工作就没了,军队也得回乡,情况变得更麻烦。普京心里清楚:继续打仗的风险巨大,但如果选择停战,反而更威胁到他的权力基础。
乌克兰这边的日子也真是不好过。2022年GDP一下子掉了28.91%,虽说2023年回升了5.3%,可2024到2025年的预期也就2%到3%之间。重建要花的钱是个天文数字,电力基础设施被毁了一大半,黑海的航运也不顺畅。若是停火,眼下的困境或许能缓解,不仅能恢复出口,还能吸引点投资。可问题是条件特别苛刻,失去的土地就等于失去了资源,比如顿涅茨克那片矿产丰厚、位置又关键的地方。泽连斯基得在国内情绪之间找平衡,69%的民众虽然支持谈判,但反俄的情绪依旧很浓。西方方面已提供了66.9亿美元的军援,从2022年算起,总额快到700亿了。可要是特朗普上台,走向和平谈判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放眼全球,停火对压低油价和粮价确实有点好处,可稳不稳那还真不好说。俄罗斯的能源要是能回到欧洲市场,气价自然会往下滑,不过欧洲对俄气的依赖恐怕又得抬头。德国这边早就把核电给停了,天然气进口需求大得很,有人就提议恢复从俄罗斯买气,当作拉拢谈判的筹码。可翻翻历史,俄罗斯向来是胡萝卜照收,骨头可不会吐,“贸易换变革”那套早已被证明不灵。像日本、韩国这种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亚洲国家,停火虽说有助于通胀缓口气,但节奏恐怕很慢,毕竟基础设施还得重建,俄乌恢复没那么快。至于拉美,直接冲击不大,供应链有望顺畅些,石油、煤炭、化肥的价格能降一降,可一旦俄油解禁,委内瑞拉、巴西这些出口国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长远来看,冻结冲突就像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那样,虽然表面上停战,实际上却不是真的和平。俄罗斯正是靠这招来控制周边地区,而西方的绥靖政策可是火上浇油。特朗普急于求成,完全不顾公平正义,欧洲内部也是分歧不断,民粹党对援助乌克兰的态度也很反感。乌克兰想进北约的梦,看来是遥遥无期,安全保障也变得模糊不清。停火以后,俄罗斯可能会重新整顿军备,而伊朗和朝鲜也会继续提供武器支持。全球经济短期内虽然有点受益,重建带动需求,但地缘风险依旧存在,油价和粮价的波动依然很大。
这停火条件真是让人揪心,乌克兰付出最多,得到的却最少。全球经济短时间倒是能喘口气,能源和粮价有所回落,供应链也算稳住了。可往后看,隐患一堆,俄罗斯只会变本加厉,西方又在老路上打转。历史是不是又要重演?欧洲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到现在还没彻底醒过来。真心盼着谈判能公道些,不然这和平怕是维持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