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小菜贩

 84    |      2025-10-10 13:00

“菜市场阿姨消失术?都市烟火气,凉凉?”

凌晨三点,北京的批发市场灯火通明,菜贩老苏的丈夫开着小货车,哐当哐当地驶向来广营。

这声音,老苏听了十几年,比闹钟还准。

可现在,这声音没了,老苏的菜摊也“消失”了。

这年头,啥都讲究个“互联网+”,买菜也一样。

手机点一点,半小时送到家,方便是真方便,可总觉得少了点啥。

少了啥?

少了那股子人情味儿,少了那份挑挑拣拣的乐趣,少了和菜贩子家长里短的闲聊。

想当年,老苏在天通苑那家超市的菜摊,那叫一个红火。

老街坊们拎着布袋子,围着她的摊位,一边挑菜,一边唠嗑。

张阿姨爱吃本地黄瓜,李大爷喜欢南方的空心菜,老苏都门儿清。

谁家儿子高考填志愿,还能在她那儿取取经。

这哪是卖菜啊,这简直就是个社区信息中心!

可现在呢?

年轻人都在网上买菜,谁还来逛超市?

超市不行了,老苏的菜摊自然也跟着遭殃。

你说这叫啥事儿?

“人挪活,树挪死”,老苏也得给自己找条活路不是?

苏州的蒋杰,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他在工业园区开了三家蔬菜店,取名叫“蒋鲜生”,听着挺洋气,可碰上盒马、美团这些“财大气粗”的平台,立马就蔫了。

蒋杰的菜,都是早上从农户手里收来的,新鲜是真新鲜,可卖相不如人家超市的好,价格还贵。

你说他冤不冤?

他也没法子啊,人工成本摆在那儿,总不能赔本赚吆喝吧?

更何况,现在的消费者,精明着呢。

同样的土豆,你卖三块,人家盒马卖一块九毛八,谁还买你的?

“货比三家”,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

你说蒋杰没想过改变吗?

他也想过接入外卖平台,可配货又得加人,成本更高了。

消费者才不管你这些呢,挑挑拣拣,扭头就走了。

这年头,谁跟钱过不去啊?

其实,不光是小菜贩,就连那些高学历的“新农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石嫣,人大农业博士,清华博士后,为了追求“永续农业”,跑到北京顺义承包了一大块地,种起了有机蔬菜。

她在美国实习的时候就发现,沃尔玛这些大型连锁超市越做越大,乡镇的小商铺就一点点消失了。

这似乎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在,中国的大城市也走上了这条路。

超市里的蔬菜裹着统一规格的保鲜膜,电子价签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分拣、包装、配送都有标准化流程。

集约化的商品供应,源头直采,降低了进价成本,用更优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这套老办法,在资本面前,根本不够看。

可问题是,这种“标准化”的生活,真的好吗?

那些带着泥点的青菜,带着烟火气的闲聊,天不亮就去进货的小菜贩,真的就应该被淘汰吗?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可我总觉得,少了点啥。

少了点人情味儿,少了点烟火气,少了点生活的温度。

老苏现在在一家超市做熟食导购,每天还是起早贪黑,可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她说,要是能找到合适的摊位,她还想回去卖菜。

新鲜的菜,实惠的价,这才是她最踏实的生活。

蒋杰还在苦苦支撑着他的三家蔬菜店。

他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把货源从苏州本地拓展到更远的地方。

他还建了好几个老顾客微信群,想做私域配送,可效果并不理想。

最近,他甚至动了“摆地摊”的念头。

他说,现在开店成本太高了,房租、水电、员工工资,压得他喘不过气。

要是摆地摊,上午卖完就走,能省不少钱。

石嫣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出路。

她想把话语权还给生产者,让农民能拿到更多的收益,不用被迫接受亏本价。

她牵头做了个“公平田野”平台,想用自己的方式,在巨变的时代中突围。

话说回来,小菜贩的“消失”,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

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充满人情味儿的菜摊,一点点淡出我们的生活吗?

当然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社区小店”模式,鼓励小菜贩与社区合作,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定期举办“社区菜市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

我们还可以借鉴欧洲的“农夫市集”模式,让农民直接把农产品卖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不要只追求低价,更要注重品质和服务。

我们要支持那些用心经营的小菜贩,让他们有生存的空间。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留住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菜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改变消费者的习惯,要打破大型平台的垄断,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可我们不能放弃。

因为,这些小菜摊,不仅仅是卖菜的地方,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保护好这些小菜摊,就一定能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话说回来,你有多久没去过菜市场了?

下次买菜的时候,不妨去那些小菜摊看看,和菜贩子聊聊天,感受一下那份久违的烟火气。

也许你会发现,那里藏着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吃一堑,长一智”,说不定你还能学到几招挑菜的秘诀呢!

哎,你说这年头,啥都快餐化了,就连买菜也一样。

可生活不就是应该慢慢品味吗?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挑,慢慢选,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份味道。

所以啊,别让那些小菜贩“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让我们一起努力,留住这份烟火气,留住这份人情味,留住这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再方便的网购,也比不上家门口那份实实在在的温暖。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