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野生菌,快要被游客采绝了。”7 月 1 日晚间,一篇揭露大量游客在云南大理苍山对野生菌进行掠夺式采摘的帖文引发全网热议。7 月 2 日下午,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回应称,目前苍山各卡点均有人员值守,针对游客违规进入核心区、缓冲区的行为将予以罚款,并将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警示,无节制、不科学的采摘不仅会破坏野生菌生存环境,还可能威胁到部分濒危野生植物的存续。
游客 “爆筐式” 采菌成 “打卡项目” 掠夺式采摘致生态告急
从自发采摘到商业化运作 每日万人涌入苍山
据网帖描述,苍山野生菌采摘热潮始于 2024 年,最初仅是少量游客自发组织,并聘请当地人为向导;而随着 “野生向导” 发现其中商机,开始在社交平台主动揽客,到 2025 年 6 月,“上苍山采菌子” 已演变为大理旅游的 “必打卡项目”。有数据显示,“每天进入苍山采菌的游客数量保守估计超过万人”。
澎湃新闻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大量网友分享了带孩子在苍山 “捡菌子” 的 “丰收” 视频,炫耀 “爆筐” 成果;同时,多条招揽采菌业务的商业笔记赫然在列,评论区挤满咨询价格的游客。一名 “领队” 向记者透露,暑期采菌项目报名火爆,收费标准为成人 198 元 / 位,15 岁及以下儿童 99 元 / 位。
掘地三尺毁菌丝 珍稀植物遭连带破坏
网帖痛斥当前采摘行为已演变为 “掠夺式破坏”:部分游客手持铁耙在林间 “掘地三尺”,反复刨开森林地面的落叶层,导致真菌深藏地下的菌丝因暴露在阳光下而死亡。这种行为不仅直接摧毁野生菌的生长环境,还打破了生态链平衡。
7 月 2 日,有网友进一步发帖警示:“苍山采蘑菇对生态的破坏已进入恶性循环”。由于主路附近的野生菌已被采光,游客被迫深入更偏远的野路;而部分领队素质参差不齐,对游客破坏虎舌兰、水晶兰等受保护植物的行为视而不见,不加约束。
苍山环境脆弱且危险 违规进入将面临重罚
原始地形暗藏风险 气候多变易致意外
公开资料显示,大理苍山地处青藏高原南缘与横断山脉南端的接合部,属于三江水系分水岭复合地带,环境复杂且危险。其危险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气候多变,即使夏季也可能出现气温骤降至几度的情况,且山中常年云雾缭绕、多雨,能见度极低,易导致迷路;二是地形险峻,大部分区域为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山谷、悬崖、峭壁密布,几乎无路可循。历史上,每年都有人员在苍山失联或遇险的案例。
违规进入核心区罚款 1000 元起 官方将加强巡查
“只要抓到违规进入核心区、缓冲区采菌的,罚款金额在 1000 元以上。”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关注到网上反映的情况,目前苍山各卡点均有护林员和巡查人员值守,发现违规行为会立即制止,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巡查巡护力度。
工作人员解释,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特殊,人类居住区与保护区交错分布,洱海与苍山之间夹杂着 5 个镇,村子周边的自由地会生长野生菌,本地人也会进行采摘。但对于违规进入缓冲区或核心区的行为,将严格依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事实上,2024 年 9 月,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市分局、大理市公安局等多部门就曾联合发布通告,明确严禁违规进入苍山片区核心区、缓冲区,违者将被处以 1000 元 - 5000 元罚款。
专家:掠夺式采摘危及生态链 共生关系遭破坏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不是好事情。” 他强调,游客大规模、无节制且缺乏科学指导的采摘行为,会对苍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杨祝良进一步解释,野生菌与森林中的树木存在共生关系—— 真菌的菌丝能帮助树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而树木则为真菌提供光合作用产物。当菌丝被破坏后,不仅野生菌无法再生,还会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此外,这种掠夺式采摘还会威胁到苍山原本就脆弱的植物多样性,一些正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可能因此失去生存环境。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如何在满足游客体验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大理苍山保护的紧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