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重要阅兵活动在即,近期有消息传出,日本正通过驻外使馆等外交渠道,悄悄给欧洲国家“吹风”,试图劝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不要出席中国的阅兵式。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立刻想起了2015年。那年中国办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日本的“小动作”比现在还直白,又是拦着不让别人来,又是在国际上乱说话,一套操作下来,把“不想让中国好好纪念历史”的心思摆得明明白白。
2015年那会儿,中国刚宣布要办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日本先自己表了态:本国没有任何外交官会去。这还不算完,他们转头就把矛头对准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时,潘基文决定来中国参加阅兵,日本外务省直接跳出来说“这不合适”,还扯什么“联合国要保持中立”。
更离谱的是,日本自民党里有个叫荻生田光一的高官,是安倍晋三的亲信,2015年9月中旬居然在电视节目里公开指责潘基文,说“国际社会都看出来了,韩国人当不好联合国秘书长”,还拿世界杯打比方,说潘基文来中国阅兵,就像“裁判长偏帮某一支球队”。就这么点儿事,日本当局前前后后批评了潘基文六次,那股子“我不参加,别人也别想参加”的偏执劲儿,明眼人一看就懂。
除了针对潘基文,日本还悄悄给不少欧洲和亚洲国家“施压”。比如通过驻德、驻法使馆,跟当地政府说“中国这阅兵有点‘反日’倾向,你们去了可能不太好”;对东南亚一些国家,又拿经济合作当筹码,暗示“要是去参加中国阅兵,以后咱们的合作可能会有麻烦”。那时,有媒体报道,个别小国本来想派代表来,被日本这么一搅和,最后只好临时变卦。这种“自己不尊重历史,还不让别人尊重历史”的做法,当时在国际上就引了不少吐槽。
面对日本2015年的这些操作,不少研究日本问题、国际政治的专家都站出来说了实话。
一、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研究员,1955年出生在辽宁沈阳,是哲学博士,曾任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日本政治快30年了,性格沉稳,分析问题总爱挖“根儿上的原因”,也就是日本的历史观问题。
2015年9月4日,高洪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把日本干扰行为的根源说透了:“日本所有的小动作,都源于它错误的历史观。第一,它不承认侵略,至今还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慰安妇是‘自愿’的,这种颠倒黑白的历史观,让它见不得中国纪念抗战;第二,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想着当年是‘亚洲老大’,现在中国强大了,它心里不平衡,想通过干扰阅兵来‘压中国一头’;第三,它想跟美国绑在一起,美国当时在亚太搞‘重返战略’,日本就想借反对中国阅兵,讨好美国,让美国支持它扩军。”
二、沈丁立。他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教授,1957年出生在上海,早年在复旦大学物理系读本科,后来又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拿了政治学博士学位,现在还兼任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熟悉沈教授的人都知道,他说话特别直率,不绕弯子,有啥说啥,分析问题总爱从“实在的利益逻辑”入手,不会讲空话。
2015年9月,就在阅兵结束后没几天,沈丁立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一场公开讲座上,专门聊了日本干扰中国阅兵的事儿。他说:“日本这么干,根本不是什么‘担心中国展示军力’,核心是怕历史被说透。你想啊,中国办抗战胜利阅兵,讲的是当年反法西斯的事儿,日本是侵略国,这历史摆出来,全世界都能看到它当年的罪行。日本现在国内不少人想‘翻历史旧账’,不想承认侵略,那自然就怕中国把这事儿炒热。所以它才会拦着别的国家来,想让国际社会觉得‘中国这事儿没多少人支持’,其实就是心虚。”
三、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教授,195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后来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研究中日关系快40年了,是出了名的“细致派”专家,分析问题总爱抠细节,说话也特别严谨,每一个观点都有事实撑着。
2015年10月,刘江永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专门针对日本媒体的抹黑行为做了解读。当时日本共同社、NHK总说中国阅兵“反日”“秀肌肉”,刘江永直接拆穿了这种说法:“日本媒体故意把‘纪念历史’和‘针对日本’混为一谈,这是在骗老百姓。中国阅兵展示的武器,都是防御性的,而且阅兵里有老兵方阵、有国际友人代表,核心是‘缅怀先烈、珍惜和平’,从来没说过一句针对当代日本民众的话。日本媒体为啥要这么报?因为他们背后有政府的影子——日本想通过这种舆论,让国内民众觉得‘中国是威胁’,这样政府就能名正言顺地扩军、修改和平宪法。”
2025年九三阅兵在即,日本再次搞‘幺蛾子’,其掩盖历史罪责、干扰中国纪念活动的企图,正如2015年那般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