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义县的山里,一颗野果和一场IPO,正面碰撞,火药味不小,现实与理想的对峙感扑面而来,谁也没想过,一家老国企能靠南酸枣糕扳回一局
1986年,江西崇义县食品厂还在做月饼汽水,计划经济的尾巴没剪干净,刘志高23岁就被推上厂长的位置,命运的齿轮开始咔哒咔哒转动
当时仓库积压,酒和月饼堆成小山,三年换了好几任厂长,没人看好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子,本地人都说是烫手山芋,谁来谁倒霉
第一批南酸枣糕,糖霜结晶,供销社直接退货,当地人觉得这下完了,厂长也得灰头土脸回家,可刘志高不死心,学台湾凤梨酥配方,抵押祖屋贷款300万,引德国设备,车间高温守了七百小时,终于把保质期从30天拉到18个月
1992年,南酸枣糕正式成型,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的雏形就此出现,靠一颗野果咬住市场,逆风翻盘,这背后是技术,是胆子,也是命运的博弈
同行早就用香精色素勾兑假酸枣糕,齐云山却砍掉30%产能,坚持零添加,还通过专利免费开放,带动5400户农户种植南酸枣,人工种植面积从不足千亩暴增到五万亩
2008年,野生南酸枣被哄抢,收购价暴涨三倍,核心专利开放带动了全县农户增收,保价收购让农民年收入多一万元,这是一场利益和责任的双赢,齐云山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吃下原料话语权
2010年,产线霉菌超标,刘志高投巨资建GMP标准车间,引进医药级检测线,质量管理全面升级,南酸枣糕拿下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连续28年不间断,这不是偶然,是死磕细节和标准的结果
时间来到2025年,齐云山员工已经超过1400人,非全日制雇员占六成,原料采摘季节需求大,灵活用工成标配,这种结构有利也有隐忧,效率上去了,归属感能不能跟上,值得思考
齐云山的“深挖一口井”模式,靠技术壁垒、“公司+基地+农户”闭环稳住江山,地方标准的制定权也在手里,别人想模仿,要么交专利费,要么降低标准,产品口感和保质期都难以保证
2025年,行业头部企业多品类、全渠道布局,齐云山却始终没跳出“野果糕”形态,南酸枣衍生品占比不足5%,研发投入从2023年的4.7%降到2025年的3.5%,创新脚步慢了半拍
渠道方面,线下占比89.3%,线上只有10.4%,和整个零食行业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趋势背道而驰,量贩零食店“鸣鸣很忙”成第一大客户,低价爆品策略不断冲击齐云山价格体系
量贩渠道要独家供货还要最低价承诺,这跟齐云山“全渠道覆盖”战略本身就不兼容,定价权被稀释,渠道矛盾隐隐浮现,品牌怎么平衡利益,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2025年,市场规模13.5亿元,南酸枣糕的增速已降到个位数,市场天花板近在眼前,齐云山不突破品类和渠道瓶颈,增长空间会被锁死
IPO冲刺阶段,齐云山把功能性食品研发列为募资重点,南酸枣多酚、果胶、膳食纤维成新卖点,健康零食的风口刚起,但传统渗糖烘干工艺会破坏功能成分,微囊包埋、低温干燥等技术难度大,生产线要大变样
功能性食品要拿“蓝帽认证”,要原料备案、安全评价、功效验证,审批流程拉长,2025年齐云山只完成3项备案,研发到上市可能要两年,时间窗口紧迫,先机未必能抢到
海外市场成新增长极,30%募资额(约2.7亿港元)投向东南亚,泰国、越南成重点,2025年通过“泰国代理商+本土电商”出口1200万元,但主力消费群体还是华人,想撬动主流市场,还得下更多功夫
东南亚原料、成本优势明显,齐云山计划越南建初加工基地,果肉回国深加工,这样能降采购成本,也能应对未来贸易壁垒,这一步棋走得早晚,将决定国际化能不能真正跑通
2025年,齐云山IPO估值最高36亿港元,对应市盈率62.8倍,远高于行业均值,核心资本溢价在于细分赛道龙头和高毛利率,但单品依赖、创新乏力、渠道风险也很清晰,资本市场的味蕾,未必真的好伺候
看似齐云山用一颗野果撑起IPO梦,实际是一场“专注与多元”“传统与创新”的大考,深山野果能否征服全球资本市场,没人敢打包票
这场关于传承与突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南酸枣糕的命运,谁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