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破 100 万亿元大关!沪指创近 10 年新高,驱动本轮牛市的因素是啥?后市如何走?

 74    |      2025-08-20 23:47

2025年8月18日,A股市场以一场史诗级狂欢震撼全球:上证指数跳空突破3731点,创近十年新高;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为历史首次;创业板指单日暴涨3.63%,两市超4400只个股飘红。

这场行情背后,是资金面、政策面、行业面与情绪面的多重共振,更是一场从“政策驱动”向“基本面驱动”转型的“健康牛”宣言。本文将以专业视角拆解这场狂欢的底层逻辑,并探讨其可持续性。

资金面:从“存款搬家”到“全球资金再配置”的流动性盛宴

1. 居民储蓄“史诗级迁移”:160万亿活水入市

2025年7月金融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78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激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这一数据印证了“存款搬家”理论的现实演绎——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股市赚钱效应爆棚的背景下,居民风险偏好显著抬升。据测算,2020年以来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达4.25万亿元,其中部分正加速流向股市。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开户数据的爆发式增长: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19%。这一数据与2014-2015年杠杆牛市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当前新增投资者以00后为主,其风险承受能力与资产配置需求正重塑市场生态。

2. 外资“空翻多”:全球资金再配置浪潮

外资动向成为本轮行情的重要推手。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较6月翻倍;国际金融协会(IIF)报告显示,当月中国股市净流入超6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总流入的36.8%。

外资回流的核心逻辑在于“三重确定性”:

其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优势;

其二,A股估值处于全球洼地;

其三,人民币资产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下的配置价值提升。随着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持续提高A股纳入因子,被动资金流入将形成长期支撑。

3. 杠杆资金理性化: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的“安全垫”

2025年8月14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为近十年第二次达标。但与2015年杠杆牛市相比,本轮行情呈现三大差异:

其一,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更趋合理(约8.5%,远低于2015年峰值15%以上);

其二,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维持在270%以上,处于安全区间;其三,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稳定在8%-10%,未出现非理性波动。

这种理性化杠杆的背后,是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持续打压与投资者教育的深化。当前两融资金更多服务于价值投资,而非短期投机。

政策面:从“救市”到“育市”的制度性红利释放

1. 宏观政策“组合拳”: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术

2025年宏观政策呈现“双轮驱动”特征:

一方面,通过降准、降息等工具释放流动性(如央行8月合并使用8000亿元互换便利与再贷款额度);

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如专项债加速发行、减税降费持续推进)。这种政策组合既稳定了市场预期,又为企业盈利修复提供了空间。

更关键的是政策导向的转变——从“托底”转向“提质”。2025年1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数千亿长期资金。公募基金、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正在重塑市场生态。

2. 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与退市制度的“优胜劣汰”

注册制改革的深化是本轮行情的制度基础。2025年,A股IPO常态化与退市制度严格执行形成双向联动:

一方面,优质企业上市渠道畅通(如科创板、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企业);

另一方面,绩差股加速出清(2025年上半年退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50%)。这种“有进有出”的市场机制,提升了整体上市公司质量,为行情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3. 行业政策“精准滴灌”:从消费到科技的转型红利

政策对行业的支持呈现“结构性”特征:消费领域,央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动资金向消费升级板块流动;科技领域,对AI、半导体等“硬科技”的税收优惠与研发补贴持续加码。这种政策导向与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高度契合,为相关板块提供了长期增长动能。

行业面:从“银行独舞”到“科技领涨”的结构性分化

1. 银行板块:高股息的“压舱石”作用

农业银行以2.19万亿元市值登顶A股总市值榜首,工商银行以2.02万亿元紧随其后。银行板块的强势表现,源于其“高股息+低波动”的特性——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成为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核心配置方向。2025年一季度,险资举牌7家银行股,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但银行板块的上涨并非单纯资金驱动。2025年上半年,多元化银行净利润达4998.94亿元,区域性银行净利润为733.63亿元,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为股价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2. 科技板块:AI与半导体的“双轮驱动”

科技板块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先锋”。AI产业链(如液冷、PCB、光模块)与半导体国产替代板块集体爆发,中兴通讯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84%,紫光国微净利润同比增长119.28%。

科技股的崛起源于三大逻辑:

其一,政策支持(如“东数西算”工程、集成电路大基金三期);

其二,技术突破(如人形机器人大会展示的产业化进展);

其三,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国产替代需求。这种“政策+技术+市场”的三重驱动,使科技板块成为资金配置的重点方向。

3. 军工与小金属:地缘博弈下的“补涨机会”

军工板块与小金属板块的上涨,则更多源于地缘局势与资源涨价的催化。2025年8月,全球军费开支持续增长,叠加稀土、钨等战略资源价格上行,推动相关板块估值提升。这种“事件驱动型”行情,为市场提供了阶段性补涨机会。

情绪面:从“犹豫”到“亢奋”的市场心理演变

1. 投资者结构“年轻化”:00后的“牛市初体验”

2025年7月,A股投资者结构发生关键变化:高净值投资者、私募资金、杠杆资金成为主要参与者,同时00后股民加速入场。这一群体对科技股与成长股的偏好,推动了市场风格向“高风险高回报”转型。

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者行为的改变——从“追涨杀跌”到“逢低布局”。2025年4月以来,市场呈现“慢牛”特征,指数稳步上行而波动率持续下行。这种“健康牛”行情,培养了投资者的长期持有心态。

2. 开户数“井喷”:市场情绪的“温度计”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环比增长19.27%。这一数据与市场行情高度正相关——当指数突破关键点位(如3731点)时,开户数往往呈现爆发式增长。这种“赚钱效应-资金入场-行情延续”的正反馈机制,成为本轮行情的重要驱动力。

3. 券商板块“风向标”:每次暴涨都是阶段高点信号?

券商板块的异动成为市场情绪的“晴雨表”。2025年8月18日,长城证券、华林证券涨停,东方财富大涨5.98%。但历史数据显示,券商板块单日暴涨往往预示着阶段性高点(如2025年5月14日、6月25日、7月11日)。这种“券商魔咒”的背后,是市场对短期过热的警惕。

“健康牛”的三大特征与可持续性分析

1. 特征一:波动率下行与“慢牛”格局

与2015年杠杆牛市相比,本轮行情呈现“波动率持续下行”特征。2025年以来,上证指数年化波动率降至15%以下,接近历史底部。这种“慢牛”格局的形成,源于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杠杆资金理性化与政策调控精准化。

2. 特征二:行业轮动与“多点开花”

本轮行情未出现单一板块的过度集中,而是呈现“银行-科技-消费”轮动格局。2025年8月,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科技板块领涨、消费板块补涨,形成良性互动。这种“多点开花”的行情,避免了局部过热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3. 特征三:机构优势与“正向循环”

随着市场持续回暖,机构投资者的优势逐步显现。公募基金、险资等机构凭借研究能力与资金规模,在科技、消费等板块获取超额收益。这种“机构赚钱-资金流入-行情延续”的正向循环,成为“健康牛”的重要支撑。

牛市中的“暗流”与应对策略

1. 短期风险:量能萎缩与获利回吐

尽管当前市场情绪亢奋,但需警惕量能萎缩导致的冲高回落。2025年8月18日,两市成交额突破2.8万亿元,但若后续无法维持1.8万亿元以上水平,指数可能面临调整压力。此外,3731点上方存在历史套牢盘,主力资金可能通过震荡完成筹码换手。

2. 中期风险:政策边际效应递减

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是行情的重要支撑,但需关注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风险。若未来降准降息空间收窄,或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市场可能面临估值回调压力。

3. 长期风险: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尽管当前A股独立性增强,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如美联储加息周期、地缘政治冲突)仍可能通过外资流动与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至A股。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海外动态,做好风险对冲。

投资策略:把握“核心资产”与“成长赛道”的双重机遇

1. 核心资产:银行与消费的“压舱石”配置

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的银行股与业绩稳定的消费股仍是中长期配置的核心方向。建议重点关注资产质量优异的大型银行(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与具备品牌壁垒的消费龙头(如贵州茅台、中国中免)。

2. 成长赛道:科技与军工的“进攻性”选择

科技板块(如AI、半导体)与军工板块具备高弹性特征,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建议关注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的细分领域龙头(如中兴通讯、紫光国微)。

3. 战术调整:逢低布局与轮动操作

在指数冲高阶段,建议采取“逢低布局”策略,避免追高。同时,关注行业轮动节奏,在银行、科技、消费等板块间进行切换。对于杠杆资金,需严格设置止损线,防范波动风险。

2025年8月18日的A股狂欢,绝非简单的资金推动型行情,而是资金面、政策面、行业面与情绪面多重共振的结果。这场“健康牛”行情,既不同于2015年的杠杆狂欢,也区别于2024年的政策驱动,而是呈现出“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的双轮驱动特征。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盛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唯有保持理性,把握“核心资产”与“成长赛道”的双重机遇,才能在“慢牛”行情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正如巴菲特所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此刻的A股,或许正需要一份“贪婪”中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