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实习生 赖海军
“宁王”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依旧在大赚。
7月30日晚间,宁德时代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约33%。
半年大赚约305亿元,宁德时代创了历史同期新高。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约587亿元,也创了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逾30%。
从产品来看,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8.1%。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5年1—6月,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表示,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为90%,未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扩建产能。
宁德时代财务状况较好。5月,公司完成港股IPO上市,募资410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约3506亿元。
宁德时代宣布拟派发中期股息,合计派现45.68亿元。
连续9季盈利超百亿
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在持续增强。
根据最新披露的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上年同期,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667.67亿元,同比下降11.88%。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由降转增。
归母净利润则是加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上年同期,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228.65亿元,同比增长10.37%。
分季度看,2025年一、二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47.05亿元、941.82亿元,同比增长6.18%、8.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63亿元、165.23亿元,同比增长32.85%、33.73%。
上述数据显示,公司季度营收、净利持续双增,二季度同比环比均在增长,且增速高于一季度。其中,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从2023年度第二季度开始,宁德时代已经连续9个季度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元。
宁德时代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电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贡献了公司接近90%的营收来源。此外,公司还布局有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电池矿产资源业务等。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收入约1315.73亿元,同比增长16.80%;储能电池系统收入284亿元,同比微降1.475%。对应的毛利率方面,动力电池系统业务毛利率22.41%,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储能电池系统业务毛利率25.52%,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表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752万辆,同比增长32.4%,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达401.3GWh,同比增长38.5%。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 38.1%,较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方面,在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推动下,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Rho Motion数据,2025年1—6月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半年度研发投入首超百亿
宁德时代的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研发投入也在加码。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为100.95亿元,首次在半年度超过百亿元。
在7月30日晚间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进展情况。公司非常重视固态电池,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10余年的研发积累,已组建了业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加大固态电池领域的投入,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固态电池行业的科学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有一些工程问题,离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还介绍,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竞争力突出。乘用车领域,公司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商用车领域,发布了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储能领域,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宁德时代拥有六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1万名。期末,公司拥有专利及正在申请专利合计达49347项,其中境内拥有专利及正在申请专利29709项,境外拥有专利及正在申请专利19638项。
宁德时代资金充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截至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3505.78亿元。
宁德时代表示,将派发中期红包,每10股派发10.07元(含税),将合计派发45.68亿元。
宁德时代加大理财力度。公司表示,将增加不超过400亿元的委托理财额度,2025年全年的委托理财额度将增加至不超过800亿元。
视觉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