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对日本加征25%关税,试图缓解国内财政危机。 出乎意料的是,日本首相石破茂一改往日顺从姿态,强硬表态:“绝不牺牲日本农业! ”
直到此时,美国才猛然察觉:曾经的“小弟”早已脱胎换骨日本海上自卫队悄无声息造出了7艘准航母,总吨位超13万吨,兵力规模跃居西太平洋第二,仅次于美军。
这些庞然大物被冠以“直升机驱逐舰”的名号,实则是精心伪装的进攻利器。 出云级的“出云号”和“加贺号”满载排水量2.7万吨,飞行甲板长达248米,尺寸甚至超过二战时期日本侵华舰队的主力航母。
2015年服役之初,日本坚称它们仅用于反潜防御,改装工程彻底暴露了野心:甲板喷涂耐高温涂层抵御F-35B尾焰、舰艏梯形结构改为矩形减少气流干扰、增设战机起降引导黄线。 2024年,“加贺号”远赴美国测试F-35B起降,彻底撕下防御性装备面具。
配合日向级和大隅级三舰
大隅级原定位为两栖运输舰,却在2024年美军演习中验证了起降AH-64武装直升机的能力,甲板经强化后可临时搭载F-35B。 至此,日本以“驱逐舰”“运输舰”之名,建成7艘可起降五代隐形战机的准航母群,数量超过全球80%国家的正规航母力量。
军事编制改革进一步暴露进攻意图。 每个战群标配1艘准航母、2艘宙斯盾驱逐舰及隐形护卫舰,形成独立作战单元。 新增“水陆两栖战水雷战群”,专攻登陆夺岛作战——这与日本宪法第九条“专守防卫”原则直接相悖。 新编制下,7艘准航母实现全域部署:出云级主攻远洋制空,日向级负责反潜护航,大隅级承担快速兵力投送。
技术暗渡陈仓的戏码同步上演
美国为牵制中国,2019年向日本出售105架F-35战机。 日本工程师借合作之名,拆解战机机翼折叠机构、逆向研发航电系统,甚至推出推力超美制发动机10%的XF9-1涡扇引擎。
五角大楼曾自信“核心代码未泄露”,却未料到日本已掌握隐形战机关键技术,加速国产六代机“烈风”研发。美国的纵容成为日本扩张的温床。 特朗普2019年登上“加贺号”公开支持日本军事正常化,联合军演提供合法练兵场。
2024年关岛演习中,美军默许日本主导攻击计划,首次允许其自主选择打击目标。 这种战术放权让五角大楼后知后觉:日本正摆脱“美军附庸”角色,转向独立军事体系。 2025年《印太战略评估》首次承认:日本海上力量超越英国,成西太平洋除美军外最强海军。
军费暴增暴露野心轨迹
日本防卫预算十年暴涨60%,8.7万亿日元,其中海军占比超30%。 横须贺造船厂展现恐怖效率:4个月下水1艘4800吨级“最上级”隐形护卫舰,该舰预留垂发系统接口,可战时加装“战斧”导弹。 对比之下,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服役50年后退役,“肯尼迪”号新舰交付却从2025年推迟至2027年,暴露出工业衰退。
日本舰队活动范围同步扩张。 2024年,“出云号”携F-35B进入南海,与菲律宾签署《物资融通协议》埋下战略支点。 半年内参加六场美日联合军演,高强度远洋部署甚至超过美军航母。 冲绳新建雷达站监控东海航道,西南诸岛部署12式导弹覆盖关键水道军事触角从本土延伸至马六甲海峡。
历史阴影加剧地区警惕
准航母命名复刻二战侵华舰队:“加贺号”曾轰炸上海,“出云号”为侵华旗舰。 日本未彻底清算侵略历史,却储备47吨钚(可造数千核弹),通过《反击能力法案》确立“先发制人”开火权。 这种“未反省先武装”的姿态,令亚太各国想起珍珠港事件前夜。
美日关系裂痕日益公开化。 2025年特朗普加征关税后,日本加速开发独立数据链系统,试图切断对美军杀伤链的依赖。 石破茂政府同步推进修宪,将“自卫队”明文写入宪法第九条为军事扩张扫清最后障碍。 当美国忙于俄乌冲突时,日本用美制装备和技术,在西太编织出一张反噬猎人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