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点散户成祭品?全民炒股是危险信号?十年新高该跑该留?

 142    |      2025-08-26 18:53

朋友圈被“沪指3825点”刷屏的当晚,老李兴奋地拽着老婆复盘账户:“半导体9天翻倍! 再给我10万补仓,年底翻本! ”老婆冷笑指着账户里绿油油的新能源:“08年套到现在的票还没解套,3800点创新高你都没赚钱,追涨不是找死? ”老李瞬间噎住,涨红脸憋出一句:“这次不一样…”

这种剧情正在千万家庭上演。 沪指冲破3800点的历史性时刻,两市成交额连续8天突破2万亿,两融余额飙到2.15万亿,创下2015年杠杆牛以来的峰值。券商营业厅挤满找回密码的中年人,小区菜场大妈讨论寒武纪的千元股价,连从不炒股的大学生都在问:“现在开户还能喝到汤吗? ”

但数据撕开狂欢的伪装:指数大涨背后,超2400只个股下跌。 半导体、AI算力链单月暴涨60%,银行地产却原地踏步。 某私募客户经理翻出后台数据苦笑:“散户持仓里死守的新能源和医药,恰恰是涨幅垫底的板块。 ”更扎心的是,某平台统计显示男性投资者平均跑输指数11.7%,只因“越亏越要加仓”的执念。

亚洲股神胡立阳的剃头匠故事正在重演。 1987年美股崩盘前夜,理发师对他说“买股票比存银行划算”,他当即清仓躲过单日22%暴跌。 如今当科创50指数市盈率冲上166倍,当出租车司机都在分析芯片估值,当“低开高走”变成“高开低走”,老手嗅到的不是机会,是焚尸炉的焦味。

杠杆资金成了埋在牛市脚下的雷。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创十年新高,场外配资广告死灰复燃。 某券商风控部员工凌晨接到预警:有客户抵押房产融资加仓AI概念股,单日浮亏触发平仓线。 “这些人根本不懂,融资亏10%相当于本金腰斩! ”中金分析师翻出历史数据:2015年6月两融余额2.27万亿,三个月后指数腰斩。

板块轮动比电风扇还快。 8月消费与科技涨跌幅差拉到12%,半导体ETF单周吸金百亿,但寒武纪68倍市净率的估值,比2015年的全通教育还癫狂。 私募大佬在内部会直言:“现在冲进芯片股的散户,就像在夜店接住十层楼落下的刀。 ”

政策与资金的博弈暗流涌动。 央行降准释放1.2万亿流动性,但7月居民存款搬家1.1万亿冲进股市的架势,让监管层连夜窗口指导基金限购。 某公募基金经理摊手:“现在发新基金就像往燃烧的房子里添柴。”更微妙的是,产业资本趁机减持:8月重要股东套现额同比激增200%,某AI龙头高管减持公告下,网友怒骂:“原来牛市是给大股东办的! ”

技术派紧盯两个死亡信号:一是量能。 当单日成交突破2.5万亿(8月18日数据),历史7次有6次见顶;二是剪刀差。 沪深300市盈率分位升至75%,但消费板块估值分位仍低于10%。 某游资在直播中画线:“现在就像2015年4月,指数涨但MACD顶背离,摔下来就是万丈深渊。”

散户的救命稻草或许是那20%现金。 胡立阳的“气球定律”被翻出:50%仓位押注银行电力等股息超5%的压舱石,30%跟政策红利(比如设备更新的家电、新能源),留20%现金防暴跌。 2023年执行此策略的某大户,在新能源暴跌时用备用金18元抄底宁德时代,22元抛售反赚15%。

止损纪律成为散户最后的护甲。 行为金融学调研显示:男性因“不服输”死扛导致亏损扩大,女性更愿认赔7%离场。 数学公式很残酷:亏50%需涨100%回本,止损7%只需赚8%弥补。 某女股民展示账户:“中免从300拿到180,现在学会破30日线就割。 ”

当成交额突破2.58万亿创历史纪录,当千元股寒武纪的估值超过茅台巅峰期,当理发师又开始推荐股票,记住范蠡的商训穿越千年仍有效: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牛市从来不是散户的提款机,而是韭菜联合收割机的流水线。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此刻真正值钱的不是代码,而是清醒: 活得久比赚得快重要万倍,现金比泡沫性感,纪律比运气可靠——因为狂欢越癫狂,祭坛的香火就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