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冲突,长久以来一直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难题,地缘局势持续紧张。近期,新的事态再次激化了这片土地的矛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力推全面控制加沙地带的计划。
与此同时,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相继释放出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信号。就连以色列长期的坚定盟友美国,其立场也变得微妙起来。这些发展,让原本复杂的巴以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当前态势指向多方博弈。
内塔尼亚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展现了强硬的军事策略,引起全球关注。他多次宣称以色列在中东拥有军事优势。他曾打击伊朗核设施,军事行动一度触及叙利亚,致使叙利亚局势动荡不安。
现在,内塔尼亚胡将军事行动目标明确指向加沙地带。在一次安全会议后,他表示“强烈倾向于全面占领加沙地带”。
全面占领:孤注一掷?
以色列军队目前已控制加沙地带约75%的区域。其最新战略,是要占领剩余所有地区。这包括军方认为人质被关押的加沙城区。
这意味着以色列军队将深入人口密集的代尔巴拉和穆瓦西人道主义区等地。那里生活着数百万避难的巴勒斯坦平民。这一计划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本已紧张的局势。
加沙地区当前正深陷严重饥荒。以色列军队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越发激进。仅一天内,至少8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领取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平民。
上千加沙民众在领取物资途中遇袭身亡。如此行径,引发国际社会强烈不满。超过20个国家联合谴责以色列,要求其停止在加沙的战争。
内部分歧:内塔尼亚胡的困境
内塔尼亚胡的“全面占领”计划,在以色列国内也遭遇多方反对。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明确反对这项全面占领的提议。他评估这一计划可能耗费数年时间,且会将以色列军队拖入更深的泥潭。
扎米尔甚至因此取消了原定的访美行程。以色列三大情报机构的前局长们,也集体发出声音。他们呼吁立即结束加沙冲突,并批评现任政府“躲在自己编织的谎言背后”。
此外,数百名退休的以色列安全官员致信美国总统。他们敦促美国总统说服内塔尼亚胡结束冲突。以色列安全内阁内部同样存在分歧。
除了极右翼部长,国防部长卡茨等人至今仍未就最终决定达成一致。这显示出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在国内并非获得一致支持。
英法加转向:外交施压
就在内塔尼亚胡执意推进全面占领计划时,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有了新的动作。目前,全球已有近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此前只有中、俄、法三国承认。
美国是唯一例外。西方世界在美国的影响下,大多此前不承认巴勒斯坦国。然而,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
他称法国有可能在今年9月份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有超过1/3的议员致信首相,要求英国也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表示。
如果加沙再不停战,英国也必须承认巴勒斯坦国。他提出条件,若以色列停止战争,明确承诺支持“两国方案”,且不吞并加沙地带或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领土,英国才可能采取承认措施。
加拿大更是明确表示要承认巴勒斯坦国。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完全抗衡美国的立场。如果英法加三国都承认巴勒斯坦国,欧洲几十个国家很可能会随即跟随。
届时,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可能只剩下美国不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系列国家的转向,对以色列无疑构成了巨大压力。承认巴勒斯坦国,在外交和国际法层面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这有助于提升巴勒斯坦的国际地位和合法性。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英法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和七国集团中的地位,使其具备重要的外交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可能会影响其他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
特朗普态度:微妙的平衡
美国一直以来是以色列在中东的坚定盟友。它曾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行使否决权,帮助以色列阻止针对其的谴责议案。但这一次,美国的立场也出现了微妙变化。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被问及是否支持以色列重新占领加沙时,他回应称对此并不知情。但他表示,该决定“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以色列”。面对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日益增长的谴责声浪。
特朗普仅以“这取决于以色列”七个字结束了话题,并未加入谴责队伍。这并不意味着内塔尼亚胡的计划就能顺利实现。美国态度的转变,一方面源于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谴责不断。
如果美国继续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将面临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损害其国际形象。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也存在不同声音,并非完全支持以色列的一些行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明确表示。
他认为承认巴勒斯坦国对推动解决冲突没有实际意义,称马克龙的承诺“毫无价值”。目前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已有14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
多国承认似乎并未带来局势的显著改变。尽管如此,英国和法国的国际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它们在联合国安理会和七国集团中的地位,正因此让以色列政府对其政策转变反应强烈。
然而,英法此举可能削弱其对以色列的影响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失去了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牵制力。特朗普被认为是唯一可能迫使内塔尼亚胡停止战争,或为持久和平提供推动的领导人。
当前英法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作为施压以色列的筹码。这实际上也失去了对巴勒斯坦方面的影响力。让两国都做出让步本身就困难重重。
结语:和平的艰难远征
当前中东局势依然错综复杂。内塔尼亚胡及其内阁成员,可能更倾向于坚持现有政策。他们不愿轻易做出妥协。对他们而言,无论采取何种行动,欧洲各国都将发出谴责。
这反而使得他们的态度更为坚定。或许正因如此,以色列一些领导人认为,不如现在就坚定地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行动,忽视外界的批评。他们计划等时机成熟后再修复与外界的关系。
英法等国旨在通过承认巴勒斯坦国来推动“两国方案”的实施,为和平带来希望。然而,对于能否真正推动局势改善,《经济学人》表示怀疑。
这种策略可能在无意中阻碍解决方案的进程。英国首相斯塔默曾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为施加压力而非直接承诺。然而,这一说法在当前背景下显得愈加不切实际。
英国首相表示,自己推动此事是出于结束加沙战争的决心。他试图以此对以色列施加某种影响。但他没有明确指出,如果哈马斯拒绝停火或释放人质,英国将停止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样的潜在“回报”可能会导致哈马斯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前故意阻止停火。一旦哈马斯“获得”这一“战利品”,斯塔默对以色列的影响力也将随之消失。
即便以色列对外界压力敏感,这样的政策最终也可能自我毁灭。事实上,英法对于以色列的影响力,往往通过间接方式发挥作用。特别是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的立场,似乎更倾向于不做任何实质性让步。他最近才首次公开谴责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的袭击。同时,他也未曾举行选举,缺乏代表全体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性。
巴以冲突的解决,远非单一策略所能涵盖。它需要各方摒弃军事冒险思维。国际社会更需形成合力,推动巴以双方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