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国债在最近半年增添了两万亿美元。曾以武力傲视群雄的强国,其精锐部队在乌克兰战场鏖战三年,如今几乎耗尽,只剩空架。与此同时,华盛顿街头无家可归的人数达到近十年新高,莫斯科超市里曾经普通的进口奶酪现在成为奢侈品。这些景象并非资源不足造成,问题的症结在于一个国家能否拥有真正有担当的领导中枢。
表面下的疲惫
国家看似金钱充裕,军事实力雄厚,然而其掌舵人一个忙于社交媒体上的口舌之争,另一个则深陷无休止的战争泥潭,难以抽身。一个国家缺少能够扛起重任的主心骨,再多的财富也会坐吃山空。如果缺少一位目光长远的引路人,再先进的飞机大炮也只会空转,找不到方向。
乌克兰的战事已进入第三年,西方提供的军事援助清单长达几十页,包括“豹2”坦克、F-16战机和“爱国者”导弹。然而,基辅街头依旧可见征兵的身影。再精良的美制武器,也弥补不了国家战略上的混乱。那位曾是娱乐圈人士的总统在美俄之间反复摇摆,国内支持亲欧的阵营坚持要硬磕到底,而亲俄的势力则盼望早早停战。在一个缺乏整合者和政治强人的局面下,即便拥有上千枚“标枪”导弹,也难以守住四分五裂的国土。
中东地区更是一片“领袖荒漠”。叙利亚政府军十几万兵力,却长期被零散的恐怖组织所困扰。沙特斥资千亿美元打造的军队,却多次被装备简陋的胡塞武装击败。石油带来的巨额财富未能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各部落首领忙于内部争权分赃,没有人真正关心推动军事现代化。当也门的孩童瘦骨嶙峋,日益消瘦之时,沙特王储却乘坐镀金专机,在巴黎挑选奢侈品。
历史的昭示
几百年前,俄罗斯在欧洲眼中还是个“落后乡野”之地。彼得大帝远赴荷兰学习造船技术,回国后却被保守派斥责“数典忘祖”。然而,这位铁腕沙皇亲手砍断了贵族的长胡须,硬是将陈旧的莫斯科改造为连接西欧的“新门户”。他亲自组建波罗的海舰队,创办了科学院,甚至不惜将首都从内陆迁至滨海之地。他明白,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简单地堆积资源,而是要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经过十年的发展和磨砺,俄罗斯从一个欧洲边缘小邦,跃升为欧洲舞台上的重要玩家。
再看拿破仑。这位炮兵出身的军事天才深知武力的重要性,但真正让法兰西走向巅峰的,是他让士兵的背包里多出了一本《民法典》。这部法典将自由平等的理念深深植入了欧洲文明的土壤,其影响力远胜于百万军队。然而,当他在滑铁卢兵败,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之时,即便法国海军实力仍居世界前列,国库里金银堆积如山,缺少了主心骨,这一切都如同空中幻影,无法维系。
反观晚清时期,北洋水师的舰船吨位曾居亚洲第一,“定远号”的装甲厚度远胜日本的“吉野号”。然而,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李鸿章则忙于官场上的权力平衡,炮弹里甚至掺了沙子。尽管巨舰雄伟,却无法抵挡战术与士气的崩溃。甲午海战输掉的不只是一批军舰,更是一个民族在列强面前重新崛起的宝贵契机。
时间来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刚刚拉开。邓小平坐在日本新干线列车上,默默凝视着窗外。陪同的日本人自豪地展示列车速度,他只是平静地回应:“就感觉快,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个车。”回国后,他不顾“崇洋媚外”的批评,力推经济特区的设立。当深圳还是一片稻田时,他鼓励干部说:“不行就关,关不了就接着试!”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态度背后,是对时代趋势的精准把握。四十年后,中国高铁总里程占据全球三分之二,从过去的追赶者跃升为世界的领跑者。
新时代的定力
观察中国近十年,一系列重大改革从深改委到网信办,各项政策都由最高层直接推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方案被修改了一遍又一遍,雄安新区选址时,专家们在实地考察了半年之久。“一带一路”倡议最初曾被误解为“撒钱”,但如今,中老铁路已将泰国的榴莲源源不断地运到昆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吞吐量也翻了几倍。中国通过一项项规划,将亚欧大陆紧密衔接起来。
“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并非空话。佩洛西窜访台湾后,解放军旋即在岛屿周边进行军事演习,封锁“海峡中线”。美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在外海转了两圈,最终没有敢于靠近。这样的战略定力,不是靠喊口号得来,而是十年如一日强军积累的成果。从辽宁舰到新一代战机,从反导系统到高超音速武器,每一个“大国重器”的背后,都是顶层设计坚定执行的体现。
笔者以为
最终,无论再宏伟的工程,再尖端的武器,如果无法转化为百姓心中的安稳生活,终究只是空中幻影。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富裕的国家若缺乏有效的治理能力,只能沦为表面强大的存在。沙特王爷的镀金飞机救不了也门饥童,乌克兰的西方导弹也守不住破碎的国土。当世界其他地方的领导人吵吵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时,我们的灯光始终亮着,批阅着从乡村振兴到科技创新,从南海防卫到边疆建设的每一份公文。历史不相信童话,一个没有英明领袖带领的民族,即便坐拥金山银山也会消耗殆尽。一个缺乏战略大局观的国家,即使装备了坚船利炮,最终也会锈迹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