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平台发文抵制恶性竞争,打工人不再为补贴拼命?

 194    |      2025-08-06 06:44

最近,你是不是也被朋友圈里那几条“重磅消息”刷屏了?美团、饿了么、京东、淘宝闪购,这四大外卖巨头,平时恨不得把对方“卷”到地心,现在居然手拉手发了个“联合声明”,声称要“抵制恶性竞争,规范补贴行为”。我跟你说,这事儿,可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魔幻”得多。

要说这波操作里“最秀”的,那必须是咱们的“城市超人”——外卖骑手小哥们!还记得前阵子那场“0元购”补贴大战吗?消费者是薅羊毛薅到手软,晚上十点奶茶店里还排着长龙,店员小妹打单机都快冒烟了,手抖得像帕金森。商家呢,一边是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一边又心疼地直喊“库存告急”,感觉在“含泪大甩卖”,那叫一个“赔本赚吆喝”。可咱们骑手小哥呢?那真是“冰火两重天”的真实写照,简直是“人间炼狱”与“天堂幻象”的无缝切换。

订单是多到爆,手机里“新订单”的提示音简直就是“夺命连环call”,震得手机都快散架了,比闹钟还准时,比催命符还有效。有的小哥为了抢那几块钱的“神券单”,恨不得把自己变成“风火轮”,穿梭在车流人海中,眼睛死死盯着导航,生怕慢一秒就被系统“无情扣款”。“超时一分钟,罚款五十块!”这不是段子,这是真金白银的压力,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说,那段时间连做梦都在跑单,醒来一身汗,比跑了马拉松还累,就差把头盔当枕头了。你问他们累不累?他们会咧嘴一笑,露出比哭还难看的表情:“累啊,但能多挣点,谁不想呢?毕竟房租、奶粉钱、老家父母的医药费,哪一样不是钱?”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拧巴劲儿,谁懂?

补贴狂欢的“宿醉”:骑手们的真实账本

别看网上那些“月入过万”的传说,那都是“幸存者偏差”的幻象。在补贴大战最疯狂的时候,确实有少数“单王”能靠着极限操作和运气,短暂地实现“日入千元”。但更多的小哥,为了那点微薄的补贴,不得不把工作时长拉到极限,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常态,甚至有骑手因为过度疲劳,直接在送餐路上出了事故,进了医院。这哪是“0元购”,这简直是“0元购命”!

平台们嘴上说着“提高骑手权益保障水平”,但实际上呢?美团搞了个“12小时强制下线”的防疲劳机制,听起来很人性化,但你仔细品品,这不就是变相承认了之前骑手们的工作强度已经突破了人类极限吗?而且,这“强制下线”会不会影响那些想多跑几单、多挣点钱的骑手?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少跑一小时,可能就意味着少了一顿饭钱。

从“价格战”到“服务战”:换汤不换药的“内卷”?

说白了,以前的补贴战,与其说是平台给咱们消费者发福利,不如说是它们在“烧钱”抢地盘,一场不见血的“割据战”。商家被卷入价格战,利润薄得像纸片,甚至有商家抱怨,平台抽成高得离谱,加上补贴,简直是“白给”。消费者习惯了低价,对服务品质要求却越来越高,稍微慢一点、洒一点,就可能是一个差评。而骑手呢?他们就是这场“速度与激情”大片里,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官”,也是最容易被牺牲的“炮灰”。

现在平台们突然说要“从比价格回归比品质、比服务”,还信誓旦旦地承诺要“提高骑手权益保障水平”,这可真是让小哥们心里犯嘀咕:是真的能从“刀尖舔血”的日子里解脱出来,还是换个姿势继续卷,只是把“跑量”变成了“拼服务”?毕竟,服务质量的提升,往往意味着更精细化的管理、更严格的考核,以及更少的“容错空间”。这会不会让骑手们从“拼速度”的压力,转向“拼完美”的焦虑?

骑手的期待与担忧:社保、工伤与“被选择”的命运

对于骑手们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从来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补贴大战”,而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和保障。平台承诺的“提高骑手权益保障水平”,到底具体指哪些方面?是能像德国的Delivery Hero那样,为骑手提供全额社保,让他们老有所依、病有所医?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或者象征性地提供一些商业保险?

要知道,目前大部分外卖骑手都是“灵活用工”模式,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社保、公积金更是奢望。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工伤,他们往往只能自掏腰包,甚至倾家荡产。所以,他们最期待的,是平台能真正落实社保,让他们不再“裸奔”。但同时,他们也担忧,如果缴纳社保,会不会导致“到手工资减少”?毕竟,对于很多骑手来说,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此外,平台之间的竞争模式,也直接影响着骑手的选择。京东外卖入局时,曾以“五险一金”和更高的单价吸引骑手,这让美团和饿了么也开始跟进。这种“用脚投票”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骑手的议价能力。但问题是,这种竞争能持续多久?一旦市场格局稳定,平台会不会再次“收割”骑手?

城市烟火气,不该是“内卷”的代价

其实这次平台集体“刹车”,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外卖可能不会再有那么多“0元购”的惊喜了。但长远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看,美团都开始搞“12小时强制下线”的防疲劳机制了,虽然有小哥担心收入会受影响,但更多人也觉得,这起码能让他们喘口气,不至于“把命送在路上”。竞争回归理性,平台会更注重服务质量、骑手保障,甚至能把精力放在开发更多“有意思”的菜品上。咱们以后点外卖,或许能吃到更多有特色、有品质的餐食,骑手小哥也能少一些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死时速”,多一份安心。

就像咱们常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饭不怕晚。希望这次外卖行业的“理性回归”,能让咱们的城市生活,多一份烟火气,少一份“内卷”的焦虑。下次点外卖,如果餐品送到你手上,奶茶一滴都没洒,那可不是魔法,是骑手小哥在路上稳稳当当的付出啊!不妨多给他们一个五星好评,一句“谢谢你,辛苦了”,这简单的温暖,比任何补贴都更让人心窝子里热乎。

毕竟,这城市里的一餐一饭,都离不开他们的奔波和守护!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服务战”,绝不仅仅是平台之间的竞争策略,更是对劳动者尊严和权益的尊重。如果只是换个名头继续“压榨”,那所谓的“品质”和“服务”,不过是资本游戏里又一个华丽的泡沫罢了。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真正能让骑手“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的未来,而不是一个永远在“内卷”中挣扎的“赛博朋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