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次抛男友到一日友情,这届年轻人连感情都用完即弃?

 147    |      2025-08-02 19:08

现在的年轻人买瓶酱油都想找“次抛装”,出差带3条一次性内裤嫌少,旅游穿的裙子拍完照就扔垃圾桶,甚至连朋友都开始“按次收费”——剧本杀组个“一次性搭子”,拼完这局这辈子不再见。这哪是消费升级?分明是把“断舍离”玩成了“断子绝孙式花钱”!5块钱的精华、2块钱的浴巾,商家把“便宜大碗”包装成“精致仪式感”,年轻人嘴上喊着“抠门”,钱包却比谁都诚实。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层“次抛经济”的底裤,看看700亿市场到底是年轻人的救命稻草,还是割韭菜的镰刀!

一、万物皆可“次抛”:从身体到社交,年轻人正在“碎片化”活着

早上7点,北京国贸地铁站,23岁的小美从包里掏出一次性马桶垫、一次性拖鞋、一次性洗脸巾,在公司洗手间完成全套“精致唤醒仪式”;中午12点,上海陆家嘴外卖柜前,程序员小李拆开第5个一次性餐盒,里面的米饭只动了两口,因为“下午要和客户开会,得保持最佳状态”;晚上8点,广州天河酒吧街,大学生小张把刚穿3小时的“次抛小礼服”塞进垃圾桶,这条39.9元包邮的裙子,使命就是朋友圈那9张精修图。

这不是拍段子,而是2025年中国年轻人的真实日常。打开电商平台搜“次抛”,跳出来的东西能让你怀疑人生:次抛内裤、次抛毛巾、次抛袜子还算常规操作,次抛眼影、次抛香水、次抛牙刷已经见怪不怪,更离谱的是“次抛泡脚药包”(一片泡一次)、“次抛洗衣机清洁剂”(洗一次倒一包)、“次抛睡眠耳塞”(戴一次就扔),甚至还有“次抛姨妈巾收纳袋”——连装垃圾的袋子都要用完即弃,这是有多怕麻烦?

最魔幻的是“社交次抛化”。以前年轻人组CP要“从校服到婚纱”,现在剧本杀组“一次性搭子”要签“免责协议”:“本局结束互不打扰,朋友圈不点赞不评论”;拼单群里买水果要备注“只拼这一次,下次勿扰”;连相亲都流行“一日情侣体验卡”,当天牵手拥抱,第二天就拉黑。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一次性社交”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0亿,评论区最扎心的一条是:“不是不想深交,是连维系关系的时间都没有——996下班只想躺着,哪有空经营感情?”

商家可太懂这届年轻人的“懒癌晚期”了。你嫌护肤步骤麻烦?行,次抛精华液单支独立包装,拆开就能抹,不用拧瓶盖不用怕氧化;你怕出差酒店用品脏?好,一次性床单被罩枕套三件套,压缩成饼干大小,用完卷吧卷吧直接扔;你想精致又没钱?没问题,10块钱3片的次抛面膜,20块钱5双的次抛袜子,让你花小钱装大X,钱包不疼面子有光。

但仔细想想:这些“便利”真的是刚需吗?一支5块钱的次抛精华,成分表第一位是水,第二位是甘油,连个正经的活性成分都没有;2块钱的一次性浴巾,摸起来像砂纸,擦完皮肤痒三天;号称“无菌”的一次性内裤,黑猫投诉上600多条投诉里,200多条是“穿完过敏”“布料有异味”。315晚会曝光过某工厂:一次性毛巾用回收料做,消毒全靠“自来水冲冲”,工人自己都承认“这辈子不会用”。

可年轻人还是照买不误。为啥?因为“沉没成本低”——5块钱的东西,就算踩雷了也不心疼,大不了扔了再买。这种“低成本试错”的心态,被商家玩成了“高频收割”的套路:你买10片次抛面膜踩9次雷,总有1次觉得“还行”,于是下次还想买;你囤10包一次性内裤,总有2包质量差到穿不了,可商家早就靠销量赚翻了。这哪是消费自由?分明是被商家按在地上摩擦,还得笑着说“谢谢老板”!

二、次抛经济的真相:不是年轻人太傻,是生活太卷

有人骂年轻人“浪费”“败家”,说好好的东西用一次就扔,简直是“暴殄天物”。但你去问问那些天天用次抛的年轻人:谁不想用大牌护肤品?谁不想买条能穿三年的裙子?谁不想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可现实呢?

月薪3千的小美,住在北京6环的合租房,卫生间小到转个身都费劲。她不敢买大瓶护肤品,因为“合租室友总蹭用”;不敢囤太多衣服,因为“衣柜只有一个行李箱大”;出差住酒店,看到泛黄的毛巾和掉毛的浴巾,“宁愿自己带一次性的,不然怕得皮肤病”。对她来说,次抛不是“精致”,是“无奈”——在生存成本高到离谱的大城市,她只能用这种“碎片化消费”,给自己留一点点安全感。

程序员小李更惨,996加班是家常便饭,周末要么睡一天,要么被领导拉去“团建”。他买一次性餐盒是因为“下班回家连洗碗的力气都没有”;买次抛洗衣凝珠是因为“没时间看说明书,扔一颗就完事”;连袜子都是一次性的,“反正穿一天就臭,洗了也费劲”。他的生活像个陀螺,被工作抽得停不下来,次抛产品不过是他节省时间的“续命丸”——虽然知道不环保,但“总不能为了环保辞职吧?”

还有大学生小张,生活费每月2000块,却要在朋友圈维持“精致人设”。她买次抛小礼服是为了“拍毕业照不输同学”,买次抛香水是为了“约会时显得有品位”,买次抛发膜是为了“今天卷发明天直发,造型不重样”。她算过一笔账:租一条名牌裙子要200块,买条次抛的才39.9,拍完照就扔也不心疼。这种“虚假精致”背后,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焦虑——别人都在晒,你不晒就像“落后于时代”。

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些痛点:你焦虑时间不够?那就卖“省时次抛”;你焦虑空间太小?那就卖“便携次抛”;你焦虑身份认同?那就卖“轻奢次抛”。他们把次抛产品包装成“都市年轻人的标配”,仿佛不用一次性马桶垫就是“不讲卫生”,不用次抛精华就是“不懂护肤”,不用一次性搭子就是“社交能力差”。

更狠的是“场景化营销”。你刷短视频,博主在高铁上拆一次性坐椅套,配文“精致女孩的出行必备”;你看直播,主播举着次抛面膜喊“熬夜党救星,一片回春”;你逛小红书,全是“次抛好物测评”,底下评论区一水儿的“已买,真香”。这些内容像病毒一样钻进你的脑子,让你觉得“不用就out了”。

可谁还记得,10年前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那时候出差带块毛巾能用到包浆,护肤品买大瓶的性价比更高,朋友是“一辈子”的,衣服是“穿旧了也有感情”的。现在呢?毛巾嫌脏,大瓶嫌麻烦,朋友嫌麻烦,衣服嫌占地方。不是生活变好了,是我们被“效率至上”的社会逼得越来越浮躁——连消费都要追求“短平快”,好像多花一秒钟都是浪费。

三、被掏空的钱包和被毁掉的生活:次抛经济的代价,比你想的更可怕

有人说:“不就几块钱的东西吗?能掏空哪里去?”你可别天真了。次抛经济最狠的地方,就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花光钱。

算笔账:假设你每天用1片次抛面膜(5元),每月就是150元;每周用1包一次性内裤(10元),每月就是40元;出差2次,每次带1套一次性床单被罩(30元),每月就是60元;再加上次抛牙膏、次抛洗发水、次抛棉签……零零总总加起来,每月至少300块。这还不算那些“智商税”次抛产品:次抛生发液(10块1支,用100支也长不出头发)、次抛减肥茶(5块1袋,喝完拉到脱水)、次抛香薰(3块1个,味道像杀虫剂)。

300块看似不多,但对于月薪5千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占了工资的6%。更可怕的是“复购率”——次抛产品用完就得买,不像大瓶护肤品能用半年,衣服能穿几年。商家就是靠这种“高频复购”赚钱:你买1支次抛精华赚5块,买100支就能赚500块;你买1包一次性内裤赚2块,买100包就能赚200块。积少成多,你的钱包就这么被一点点掏空,最后连奶茶都要“少糖去冰不加珍珠”。

比钱包更惨的是环境。2025年次抛护肤市场700亿,一次性内裤市场700亿,这些产品用完后去哪了?大部分是填埋或焚烧。一次性塑料制品埋在地下,几百年都降解不了;焚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污染空气。你可能觉得“我一个人用这点算什么”,但14亿人都用呢?每年扔掉的次抛产品堆起来,能绕地球多少圈?

更扎心的是“精神污染”。次抛经济正在培养一批“快餐式人格”:用一次就扔的东西,让你习惯了“不负责任”;低成本试错的消费,让你对“长期主义”失去耐心;连社交都“一次性”,让你再也学不会“深度链接”。你以为自己在享受“自由”,其实是被困在了“短暂”的陷阱里——没有一件东西能陪你很久,没有一个人能懂你很深,最后只剩下一堆用完即弃的垃圾和一颗越来越空虚的心。

就像那位网友说的:“我妈收拾我房间,问我为什么垃圾桶里全是没拆封的次抛产品。我说‘忘了用’,其实是‘买的时候觉得有用,买完就后悔了’。”我们买的哪里是产品?分明是“我会变更好”的幻觉——用了次抛精华就能变美,穿了次抛裙子就能变精致,组了次抛搭子就能变受欢迎。可幻觉终究是幻觉,醒来后该丑还是丑,该穷还是穷,该孤独还是孤独。

四、别让次抛毁掉生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断舍离”而不是“用完即弃”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真的戒不掉次抛吗?其实不是戒不掉,是没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你怕酒店卫生?可以自己带折叠硅胶杯、便携洗漱套装,用几年都没问题;你嫌护肤品大瓶麻烦?可以买小样分装瓶,干净又环保;你怕衣服占地方?可以试试“胶囊衣橱”,几十件经典款就能搭出所有造型;你没时间社交?可以少刷点短视频,多和老朋友打个电话——真正的感情,从来不是靠“一次性搭子”撑起来的。

商家当然不会告诉你这些,因为他们只想赚你的钱。但作为消费者,我们得清醒一点:消费的本质是“满足需求”,不是“制造焦虑”;是“提升生活质量”,不是“浪费地球资源”。与其花5块钱买片没用的次抛面膜,不如攒钱买瓶成分靠谱的大瓶精华;与其买39.9的次抛裙子拍完就扔,不如买条质量好的裙子穿三年;与其组“一次性搭子”应付社交,不如一个人安静地看看书——真正的精致,从来不是“用完即弃”的短暂,而是“细水长流”的用心。

最后想说:次抛经济的火爆,不是年轻人的错,也不是商家的错,而是这个“内卷”社会的必然产物。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被它裹挟——少买点“用完即弃”的东西,多留点“值得珍惜”的回忆;少点“虚假精致”的焦虑,多点“真实生活”的勇气。毕竟,你的人生不是次抛产品,不能用完就扔。

互动话题:你买过最离谱的次抛产品是啥?欢迎评论区分享,让大家避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