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白的虚拟形象在屏幕上发出对诗邀约,当街头巷尾的普通人拿起手机参与诗词对答,备受瞩目的“李白喊你来飙诗”全民诗词盛典,正以四川江油为原点,线上线下火热联动,掀起一股席卷全国的诗词热潮。 这场深度融合赛事、文旅与传播的全民文化盛宴,正在用最鲜活的方式续写着中华诗词的当代篇章。从线下海选的热烈互动到线上赛场的全民参与,从诗词比拼的智力交锋到景点畅游的奖励机制,活动以创新姿态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壁垒,让千年诗句从典籍中走出,成为滋养大众精神世界的活水。
诗词的生命力,在于从“象牙塔”走向“烟火气”。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本就源于生活: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惊叹,藏着山河壮阔的震撼;杜甫“润物细无声”的笔触,饱含对民生的温情。而今,这场全民赛事让诗词脱离书本的束缚,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朋友圈的互动话题。线下海选中,有摆摊大叔放下秤杆即兴对出“举杯邀明月”,有放学孩童背着书包抢答“疑是银河落九天”;线上互动里,快递小哥在送货间隙参与诗句接龙,退休教师带着三两好友组团闯关。这种跨越职业、年龄的参与,恰是诗词全民性的最佳注脚。而活动设置的“免费逛景点”奖励,更将诗词与实地体验结合。在庐山瀑布下重温“飞流直下”的壮阔,在黄鹤楼头默念“孤帆远影”的不舍,让参与者在游览中感受“诗中有画”的意境,使文化传承从抽象的背诵转化为具象的生活体验。
活动形式的创新,总能让文化传播迸发奇妙的火花。以“李白”为核心IP,本身就自带天然的吸引力。诗仙“斗酒诗百篇”的洒脱形象,早已刻在大众的文化记忆里。活动巧妙借势这一IP,让“李白喊你来飙诗”成为自带传播力的话题,从线下海选的面对面切磋,到线上初赛、决赛的跨地域比拼,打破了传统诗词活动的空间限制。更妙的是竞技与奖励的结合:大奖的设置点燃了参与热情,“免费逛景点”的福利则让诗词从文字符号延伸到实地体验。诗词在这种创新形式中,从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互动,让传播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全民参与的背后,是文化共鸣的悄然生长。从“床前明月光”的童蒙背诵,到“大江茫茫”的豪情咏叹,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悟,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活动设置的互动机制,看似是吸引参与的“钩子”,实则是用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搭建情感桥梁。劳动者在工余时间对出一句工整的下联时,收获的不仅是成就感,更是与千年前诗人的隔空共鸣;学生为争夺决赛资格反复琢磨诗意时,感受到的不仅是诗词的韵律之美,更是与同代人比拼的乐趣。这种共鸣不分年龄、职业,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不同的人连接在诗词的世界里。这里的参与者在诗词对答中,悄然拉近了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千年诗句成为当代人情感交流的通用语言。
从兰亭雅集的文人唱和,到今日全民参与的诗词盛典,中华诗词的传承从来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长河。“李白喊你来飙诗”的意义,正在于让每个人都成为这条河流的浪花。无论是专业选手的精妙对答,还是普通民众的一句偶得,都在为文脉延续注入活力。当诗仙的邀约穿越千年,当古老诗句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我们终将明白:最好的文化传承,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让千年文脉在当代土壤中生生不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铭昊(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