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遭全球围堵,内塔尼亚胡破罐破摔要吞并西岸! 国际社会如何反击?
战火纷飞的加沙地带,内塔尼亚胡站在军事地图前,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赌徒式的孤注一掷。
“以色列处于某种孤立,今后将越发在经济上‘靠自己’。 ”月中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部会议上首次承认该国正面临持续多年的国际孤立。 就在他发表这番言论的几天内,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葡萄牙、法国等国加入这一行列。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国际压力,内塔尼亚胡的选择令人震惊——不是收敛,而是升级。 以军对加沙城发动“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并威胁要一不做二不休吞并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土地。
外交地震:西方盟友集体“倒戈”,以色列遭遇承认巴勒斯坦国浪潮
九月的国际政坛掀起一场针对以色列的外交地震。 英国、葡萄牙、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9月21日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一举动打破了西方阵营对以色列的传统支持立场。
法国也不甘落后,于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沙特共同主持落实“两国方案”的国际会议,预计也将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股“承认潮”标志着欧美对以政策出现根本性转向。
这些国家的决定并非空穴来风。 过去23个月中,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90%人口流离失所,加沙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英国首相斯塔默明确警告,若以色列拒绝承诺长期和平,伦敦将坚定推进承认进程。甚至连因历史原因一向亲以的德国也出现舆论转向,联合英法发表声明,反对一切将以色列主权强加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行为。
以色列制造商协会主席托默指出,所谓“自给自足”对以色列经济将是一种“灾难”。 然而,这似乎未能触动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决策。
军事升级:加沙地面进攻进入“新阶段”,以军双线作战压力巨大
面对外交孤立,内塔尼亚胡选择以更强硬的军事行动作为回应。 9月16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埃菲·戴弗林宣布,以军对加沙城的地面攻势“进入新阶段”,这场行动预计将持续数月之久。
以军出动了两个整编师的重兵,连夜在加沙城扩大军事行动,甚至计划投入第三个师,数万名士兵直扑哈马斯的核心据点。 以军过去一周就空袭了超过850个目标,声称打死了数百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
更令人震惊的是,以军同时还对也门荷台达港发动了多次空袭,摆出了双线作战的架势。 这种军事上的强势姿态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焦虑。
以色列军方高层其实相当清醒。 总参谋长埃亚尔·扎米尔早在8月6日就警告不要进一步入侵加沙,称加沙剩下的25%区域是哈马斯经营多年的“死亡地带”,强攻只会让以色列陷入比越南战争还惨的泥潭。
军方情报评估更为残酷:要彻底清除哈马斯的地道网络至少得花好几年,以色列兵力根本撑不起长期占领。 可内塔尼亚胡不但不听劝,还在会议上斥责扎米尔“别再给我汇报了”,展现出一意孤行的姿态。
内塔尼亚胡的赌局:政治生存压倒国家利益
内塔尼亚胡为何如此固执? 多方分析指出,这完全出于政治算计和个人生存考量。
2024年连任后,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一路走低,只有靠“战争英雄”的人设才能稳住局面。他盘算着只要在10月任期结束前“彻底解决加沙问题”,就能保住政治生命。
更麻烦的是,极右翼盟友还在逼他——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放狠话:敢不进攻拉法,就推翻政府! 所以内塔尼亚胡明明知道危险,却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把整个以色列都绑上了战车。
以色列的极右翼势力甚至更加激进。 针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潮”,以色列多名极右翼政府成员要求以色列立即在约旦河西岸行使主权。
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宣称将提交提案,要求“立即在约旦河西岸行使以色列主权”;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则称,对这轮“反以举动”的唯一回应是在约旦河西岸行使主权。
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已跌至历史冰点,仅有20%的民众还信任现政府。 与此同时,以色列货币谢克尔在2025年贬值幅度高达25%,创下2002年以来最差表现。
吞并西岸:可能引爆中东的“核选项”
在内外交困下,内塔尼亚胡政府正被极右翼势力推向危险边缘——正式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或全部领土。 极右翼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甚至提出吞并82%西岸土地的激进方案,意图彻底扼杀巴勒斯坦建国可能。
这一“核选项”看似能巩固国内强硬派支持,并以“既成事实”挑战国际共识,但代价极其沉重。 欧洲多国已准备实施制裁,限制与定居点贸易,并可能援引国际法院裁决认定占领非法。
更致命的是,阿联酋等《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国明确表示,吞并将立即终止区域合作进程,断送以色列近年最重要的外交成就。
内塔尼亚胡的赌局不仅限于陆地。 以色列还试图与叙利亚达成安全保障协议。 以叙谈判取得进展,内容包括在叙南部设立非军事区、禁飞区,并允许以色列保留打击伊朗目标的“空中走廊”。
若协议达成,伊朗将丧失经叙利亚向黎巴嫩、加沙输送武器的枢纽,这对于削弱伊朗的“抵抗之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国际社会反应:从谴责到制裁的全面升级
以色列的激进政策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应。 9月15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在多哈召开,60国代表一致谴责以色列并呼吁实施制裁。
峰会强烈谴责以色列,并特别强调对卡塔尔的侵略就是对所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侵略。 峰会决定将在联合国大会上寻求暂停以色列成员国资格。
最值得关注的是,埃及对以色列的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 作为1978年带头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总统塞西首次用“敌人”形容以色列,警示阿以关系可能出现历史性倒退。
欧盟也宣布对以色列进行一系列制裁,可能危及高达426亿欧元的欧以贸易。 此前,西班牙直接撤销了8.25亿美元的军购合同;德国暂停向以色列出口可能用于加沙的军事装备;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也从以色列企业撤资。
在联合国,近120个成员国联名谴责美国滥用否决权。 而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后,海湾合作委员会集体重启防御机制,沙特意外地与域外伊斯兰大国巴基斯坦达成攻守同盟关系。
这一联盟意义重大,因为巴基斯坦是拥核国家,意味着以色列若想对沙特采取军事行动,就必须三思而行。
美国角色:关键变量与美以关系的未来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态度仍是最大变量。 尽管特朗普嘴上说“支持以色列”,私下却对加沙的惨状“感到沮丧”。拜登执政期延迟交付的2000磅炸弹,特朗普上台后虽然迅速放行,但也希望战争能在年底前结束。
特朗普将中东稳定视为其全球议程的重要一环,渴望在任内促成多项和平协议以获取政治资本。而内塔尼亚胡轰炸多哈、破坏卡塔尔调解努力的行为已引发其强烈不满。
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成年人对以色列持有负面看法的比例已攀升至53%,43%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近日,多名美国民主党议员破天荒地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
正如电影《果尔达》中基辛格的经典台词“我首先是美国人”,今天的特朗普更不会为以色列牺牲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重心。 内塔尼亚胡虽试图豪赌到底,但终需面对残酷现实——真正的底线,始终掌握在华盛顿手中。
内塔尼亚胡的豪赌正在将以色列带入未知领域。 军方警告加沙行动将陷入比越南战争更惨的泥潭,经济学家预测孤立政策对经济将是“灾难”,国际社会则用越来越多的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行动投票反对以色列现行政策。
以色列总参谋长扎米尔曾警告加沙存在哈马斯经营多年的“死亡地带”,强攻只会让以色列付出沉重代价。 但内塔尼亚胡回应:“别再给我汇报了”。
当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讨论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时,内塔尼亚胡计划与特朗普会面。 这场会面可能决定以色列是走向进一步孤立,还是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