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巨头对决:海兰信与中天科技,谁将引领海洋未来?

 117    |      2025-10-08 00:49

谁能想到在浩渺的大海里,竟藏着两家各显神通的科技“船长”:海兰信和中天科技。一家专注深海算力,硬核技术堪称“海底极客”;另一家则铺设海缆,把全球通信和能源串联成一张网。这两位海洋科技的玩家到底能耐几何?今天咱们不聊股价、不看K线,就来细扒这两家公司那些有趣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先说海兰信,这位老哥怎么看都带点“不走寻常路”的气质。2001年成立于北京,刚开始的活儿还算常规,为船舶研发电子导航系统,跟军工领域打了不少交道,妥妥的技术型选手。可是到了2018年,它一转身扎进了海底数据中心——简单点说,就是把服务器泡进海里。您说这操作是不是听着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硬核:海底温度凉快,可以节能降耗;空间大,能为土地紧张的地方解了燃眉之急。更神的是,这项技术在全球目前只有两家公司能拿下商业化应用,除了微软就是它,国内还只有这“一枝独秀”。而它的军工订单更是占了个三成,甚至连海军的观探测系统不少都出自它家之手。可以说,海兰信凭借着“尖刀技术”狠狠在海底站稳了脚跟。

再瞧瞧中天科技,这位玩家风格更倾向稳扎稳打。1996年起家于江苏南通,最早做的还是光纤光缆,给集装箱产业配套。2002年就跑到了主板挂牌,后来手里的活越干越大,逐渐扩展到能源和通信领域。但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它的海底电缆技术。咱们扯点实的:全球能造出±525kV柔性直流海缆的公司屈指可数,而它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它单回铺设长度的海缆能达70公里,在海底电缆市场的份额轻松超过七成。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中远海运都要用它家的货,这份市场认可度也不是随便吹出来的。

两家公司的画风在业绩数据里也显而易见。2025年上半年,海兰信营收不到5亿元,但同比猛涨了208%,直接翻了两倍多。虽然赚钱的毛利率下降了28个百分点,看上去像个“心情起伏”的创业青年,但这种增长力还是不容小觑。而中天科技则是另一种画风:23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0%,毛利率稳定在15.07%,跑的是稳根稳脚派。但它的资产负债率40.32%,欠的钱也不少,资金池和扩张压力显而易见。

要说市场地位,两家各有各的独特优势。海兰信在海底数据中心领域已经几乎“霸占”了国内的头牌位置,阿里云、中国电信这样的大佬都愿意跟它合作,它的技术门槛太高,短期内难有“抄作业”的选手。而中天科技则牢牢把持着“全球化”这份底气,跟着海缆行情蹭周期,订单潮来了稳得住,周期冷了也能守住份额。

说到底,这两家公司走的路线可以说是截然不同。海兰信专注“尖刀技术”,也赌了一把未来的深海算力和军工赛道;中天科技则爱铺全球化的深厚底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更稳妥。但谁能最后笑到最后?大海的深处才最有答案。

所以问题来了,你更看好谁?是钟情于那片神秘深海的技术极客,还是更倾向于把全球资源串起来的大玩家?人们都习惯找赛道的风口,但或许这两位玩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时候别盯着风,盯紧自己的路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