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A的走势,就突出一个魔幻。
你打开软件,红的,嘿,不错。再看一会儿,绿的,嘿,又拉了。过来过去,上蹿下跳,指数跟得了帕金森一样,搞得人心里七上八下,比相亲摇附近的人还刺激。
很多人看着指数在3000点上下反复横跳,时不时再给你来个V字反转,就开始激动了,觉得大的要来了,牛市的前戏已经唱响,就差自己跑步进场,等着被抬上财富自由的王座了。
朋友,醒醒。
这根本不是牛市的前戏,这是赌场开新局子,庄家在门口摇铃铛喊客呢。你以为是发令枪,其实是开饭铃,只不过你不是吃饭的那个,你是饭。
很多人看不懂,说不对啊,最近明显有大资金在动啊,你看那些傻大黑粗的权重股,什么券商、保险、煤炭石油,平时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最近跟打了鸡血一样,噌噌往上拱。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主力资金”在切换风格,准备发动行情吗?
没错,是主力在动。但你得先搞明白一个核心问题:主力是谁?他凭什么要带你发财?
你想想。
他们是来做慈善的吗?
是来带着散户共同富裕的吗?
做梦。
他们是来狩猎的,我们才是猎物。所谓的主力资金,就是市场里最聪明、最冷酷、最不讲武德的那批人。他们调仓换股,不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是为了更高效地从我们这些散户口袋里掏钱。
以前炒那些科技题材、小盘妖股,本质上是游资的“快种快收”模式,故事讲得天花乱坠,股价上蹿下跳,一堆人冲进去,最后发现除了几张K线图,啥都没留下。这种玩法太依赖情绪,属于瞎积薄发,风一停,摔死的都是猪。
现在这帮大资金,玩法变了。他们开始拉权重,搞指数。
为什么?因为这招更稳,更狠。
这就好比打架,之前是街头小混混互相比划王八拳,谁也不知道下一秒谁会躺下。现在是重量级拳击手穿着全套护具上场了,他打的不是野路子,是规则,是节奏。
拉权重,指数就好看了。指数一好看,新闻媒体就开始吹风,“A股企稳”、“技术性牛市”,各种小作文满天飞。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你作为天天看盘的散户,心能不痒吗?你一看,哎哟,指数都涨了,我的票还没动,是不是该换了?或者,我得赶紧冲进去,不然就踏空了。
你看,鱼饵就这么撒下来了。
所谓的“洗盘”,说得那么文雅,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把散户当脏衣服,扔进一个名为“震荡”的滚筒洗衣机里,高频揉搓,强力甩干,直到把你口袋里的钢镚都抖出来为止。
他们通过反复的震荡,把那些不坚定的、没耐心的筹码洗出去,然后自己低位吸筹。等到大部分人都绝望了,把带血的筹码交出去之后,他们再用不大的力气,轻轻一拉,盘面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这事儿好玩不好玩?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市场要启动一波像样的行情时,总有一个板块会出来“鸣锣开道”?
对,券商。
券商股一硬,就像KTV里有人点了首《好日子》,气氛组直接就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场子得先热起来。因为券商是市场的晴雨表,是行情的放大器,更是无数股民的信仰图腾。只要把这个图腾拉起来,就能最大程度地激活市场情绪,吸引场外资金。
这就叫专业。
什么叫专业?
专业就是用你听得懂的话,办让你看不懂的事,最后拿走你兜里的钱。
是不是很魔幻?
所以,现在你应该怎么办?冲进去准备“把麻袋装满”?
别逗了。
在赌场里,最忌讳的就是听从庄家的召唤。他让你往东,你最好先看看西边有没有坑。
现在的市场,说白了就是一场大型的心理博弈。主力机构在明牌告诉你:我要搞事了。但他们没告诉你的是,他们打算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以及最后谁来买单。
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现在的盘面就是这份P过的体检报告,看起来一片红润,但潜在的风险和博弈的残酷,都藏在K线下面。
所以,我的建议从来不是预测点位,也不是鼓吹牛市。而是搞清楚游戏规则,认清自己的位置。
第一,不要被指数的涨跌绑架情绪。指数是给外面人看的“面子工程”,你的账户是自己的“里子”。权重股搭台,不代表所有股票都会唱戏,很可能大部分都是在台下嗑瓜子的。
第二,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主力资金这一轮布局,玩的是阳谋,是温水煮青蛙。他们有的是时间和耐心,但散户没有。你追涨杀跌,只会被反复收割。不如找一些真正有逻辑、有业绩、没被炒上天的公司,当个股东,而不是当个赌徒。
第三,管住手。市场最不缺的就是机会,缺的是本金。在趋势没有完全明朗之前,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观察,小仓位试探。宁可错过,不要做错。错过一次机会,你损失的只是机会成本;做错一次,你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
说到底,成年人的世界里,搞钱就是一场战争。而A股这个战场,比的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现在,主力们已经站起来开始活动筋骨了。
你看热闹可以,但别傻乎乎地冲到擂台中间去。
不然挨揍的肯定是你。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