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6男篮亚洲杯半决赛上,日本队以36-101惨败给澳大利亚队,狂输65分。
更让人意外的是,被誉为“八村二代”的混血前锋白谷柱诚竟然轮休,这位篮板王缺席,让日本队的内线实力大打折扣。
日本队早有战略部署,目标是拿到世界杯入场券和登上领奖台,与实力超群的澳大利亚队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
上一届U16亚洲杯,即使有MVP川岛悠翔坐镇,日本队还是在决赛中惨败给澳大利亚队31分。
如今这支澳大利亚队更强,场均得分高达110.8分,命中率53.6%,三分球命中率41.7%,场均助攻30.3次,效率值151,各项数据均位列大赛第一。
澳大利亚男篮平均身高1.95米,比日本队高出10厘米,约根森是澳大利亚队的核心,身高1.98米,比白谷柱诚还高。
日本队选择让核心球员白谷柱诚轮休,希望他能在与新西兰队的比赛中发挥关键作用。
新西兰队此前输给了中国队,日本队看到了机会。
有球迷评论说,这种策略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避开最强的对手,全力争取战胜相对较弱的对手,确保能够晋级世界杯。
但也有人质疑这种做法,认为体育精神不应是全力以赴吗?
即使实力悬殊,也应该拼尽全力,而不是战略性放弃。
更何况,年轻球员的成长更需要与强队过招,积累经验。
轮休策略是否真的有效?
白谷柱诚的缺席对日本队影响有多大?
澳大利亚队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篮球比赛策略选择的思考。
如果我是教练,我会怎么选择?
是拼死一搏,还是战略性放弃?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日本男篮这次惨败,以及他们背后的战略选择,也给中国篮球敲响了警钟。
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成绩,更要注重年轻球员的培养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亚洲赛场上遇到同样的困境,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最终,日本队如愿以偿战胜新西兰,夺得季军,顺利拿到世青赛入场券。
策略成功了,但引发的争议也难以平息。
有人说,这是“胜者为王”,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可以忽略。
也有人说,竞技体育不应该只看重结果,更要注重体育精神的传承。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