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的关系变了不少,最开始叫姐夫,后来变成了师父,现在又改叫老师了。
曹云金最近在直播里,毫无预兆地一再提起郭德纲这事儿。
不管他是否承认我是徒弟,我心里都一直感激他,他不仅教会了我表演,也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甚至在我离开这15年里,他还在不断地指导我做人这方面。
曹云金在镜头前慢悠悠地说着,还特别强调:咱们未必非得是朋友,也不见得非得是敌人。
对此,郭德纲到现在还没啥回应呢。
有人说曹云金长大了,变得更成熟、开朗了不少。也有人挖苦他是在炒热话题,甚至还统计出曹云金提到郭德纲的次数,跟他的商业活动频率挺有关系的。
觉得他只是靠抬杠炒热度罢了,而郭德纲的保持沉默反倒显得聪明又得体,选择了优雅的疏远。
遇到这样的质疑,也算正常反应罢了。
曹云金这几年靠直播说相声又火了一把,赚钱的途径主要靠打赏(有一次单场超过10万)和带货卖货两样。
之前,在郭德纲的直播首秀里,他连续送了10个火箭,算是站稳了脚跟,成了郭德纲的“榜六大哥”。也算为自己悄悄提升了一次存在感。
这种“恩怨变流量”的招数,不光让曹云金赢得了不少关注,还吸引了不少路人转粉,还有人觉得他挺懂得感恩师恩的。
真是让人感叹一下,当初闹得面红耳赤全是为了一笔钱,现在要是主动想和好,还不是被金钱牵着走嘛。
十五年前,在北京三里屯德云社后台,郭德纲的生日聚会热闹非凡。
23岁的曹云金踉跄着站起身,在人们的注视下走到关公像前,跪倒在地:“我曹云金发誓,要再回德云社,我就是傻……”
屋里一片死寂,他气喘吁吁地踢门离开。楼上的郭德纲,眼眶泛红,把《未央宫》唱完了。
这就是他们最后的断然决定。
曹云金第一次遇到郭德纲的时候才16岁,那会儿他还叫郭德纲姐夫,毕竟郭德纲当时还是个穷光蛋,他是郭德纲二婚妻子王惠的表弟。
曹云金和郭德纲一家住在租来的屋子里,不光交了3000元的拜师费,每个月还得付生活费,还在学艺的同时帮忙打扫、买菜做饭啥的家务活,忙得不亦乐乎。
和曹云金一样一贫如洗的他,还曾因为付不起钱,被郭德纲赶出家门,最后在公园的长椅上呆了整整七天。
这些都没能打击曹云金,他迎来了郭德纲事业的腾飞时期,自己也在2006年正式拜师学习。凭借天赋和勤奋,成功跻身“德云四少”之列。
不过就在这一年,师徒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曹云金闯进了央视相声大赛的决赛,可郭德纲却让他退出比赛。
算经济账越算越让曹云金感到心寒:拍《窦天宝传奇》这部戏,三个月下来没拿到一分钱;天津的那场专场卖出了十几万的票,但真正属于他的只有500块。
其实就是那种“三年学艺三年干活”、收入不明不白的老规矩,刚好跟年轻人“想让钱包鼓点”的基本需求撞上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到2010年生日宴那场闹得不愉快后,事情才变得明显起来。
大概是这事儿,郭德纲重新整理了德云社的家谱,把曹云金给踢出了门。曹云金也不甘示弱,写了一篇6000字的长文,控诉自己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不公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师徒之间的拉锯战,变成了那年相声界中热闹非凡的大场面。
离开德云社那几年,曹云金过得真是不太顺心。商演的海报总被泼墨,贴上“叛徒”的标签,像个影子一样跟着他。
幸好走到现在,他借助直播这个热点,把当年跟郭德纲学到的本事,顺风顺水地变成了收入,还圈了一大批粉丝。
所以,才会有现在这句“我们就算不是朋友,也不该是敌人”。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德云社似乎也在渐渐舍弃这段恩怨。去年整理家谱的时候,曹云金名字后面那“清门”两个字,换成了“退出人员”这几个字。
居然还让郭麒麟在众人面前谈起这事,还说自己也能理解曹云金离开的原因。
恩怨慢慢平息了,不过江湖上不用讲和,只要各走各的路,回头看那一眼也不会带刀。